九月授衣

分类: 烟花易冷 |
九月授衣
上周末,朋友邀我去朱家尖,“宿绿城威斯汀,观碧海金沙,尝生猛海鲜”,蛮诱人的。一查周末气温40度,就谢绝了。
本周末,同学邀我去象山,“住海景假日,赏半边山落霞,品上岸渔获”,很吸引人。一查周末气温又是40度,再次谢绝了。
老底子的夏,夜凉如水,许多人用河水洗地,卷一张席睡在桥上河边,半夜会被冻醒。而今,40度气温成了新常态,即使大半夜走在室外,依然像进了蒸笼。
近些年,我们习惯了更多的新常态,从经济到气候,从中美脱钩到逆全球化……
眼看着连年高涨的房价下跌了10%再也卖不动了,眼看着连年不涨的股市继续颠簸戏弄摧残着股民的意志,眼看着社区的各类门店关关停停变幻着城头王旗,眼看着有关部门一再鼓励支持三胎生育但应者寥寥……“累累若丧家之狗”。
天气炎热,人心易燥。世道变乱,人心难安。“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前任领导暗示我,“万里江山一点墨”。很多事情,不需要留下太多文字,尤其是事情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所处的立场与角度,若是秋后算账或是横看成岭或是三十年河西,难免陷于口舌之争。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我依然执着于管理留痕以及管理闭环,即所有的决策留下文字记录,同时在事情结束时写一个前后过程的对照分析说明。窃以为,把权力置于阳光下,并遵循流程与公开公正,心底无私天地宽。
可惜,大多数人留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实现权力鼎固的方式是形成山头主义,尾大不掉。事实上,也不是自己过于清醒,而是认为,每个人最终无法控制内心的黑暗原力。道不同不相与谋,这几年,时刻做好了随时辞职走人的准备。如果走了,索性江湖不见。
向往有事尽量不麻烦或少麻烦别人,虽然在这个讲究熟人与世俗的文化氛围中很难做到。有人说,“最舒服的关系,是能‘彼此麻烦’。”因为“接受与付出,求助与接受帮助,皆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个道理,也属于准确,那我宁愿加个前缀,凡是能用钱解决的,尽量不麻烦别人。然而,我们的文化中,很多事情花了钱,也不如请人关照一下更有用。有时,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朋友却一句话能帮助解决。
因此,中国人的关系网总是越来越繁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他,哪怕这是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大小事,皆能通过关系网搞定,如果搞不定,只是因为关系不够或不到位。
天气实在太热。上海的一封公函,让四川生气了,主动捅破了缺电的窗户纸。很多事情,藏着掖着,是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惜这次老天爷不按剧本演了,定要撕下人间的新装。
欣闻《深海》即将上映。七年磨一剑,在这个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时代,太难得了,谢谢田海鹏,谢谢易巧,谢谢“彩条屋”,谢谢“光线传媒”。有些人依然在坚持,寂寞于人前。
这次不是传说了:下周末气温竟然30度了。久违了,秋天。你好,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