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懂了,生活就重了

分类: 看上去很美 |
《我的姐姐》:懂了,生活就重了
无疑,这是好电影。又是人生“夹生饭”的电影。年青人,尤其仍然倾向于保持自我而不愿意妥协的,可能愤懑于影片的开放式结局,他们抵制投降的人生——“我命由我不由天”。那些或多或少经历着取经路上苦难的人,尤其是已选择或准备与人生和命运和解的人,在理解影片架构的同时,会倾向于看到和解,如果说妥协一词如鲠在喉。
张子枫主演的《我的姐姐》,相比1993年的金熊奖获奖影片《香魂女》,同样是女性题材,时代终究进步很多了。后者,无奈沉沦于几千年来女性无力抗争世俗并以爱的名义进行禁锢传承的轮回,而今天,至少女性有了态度并有勇气做自己。虽然,世俗的紧箍咒依然起着作用,借用朱媛媛所饰演的“姑妈”这一角色所言:“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我们,依旧为人的社会属性活着,最后才成全自己,而事实上,当社会属性成为人的唯一标签,成为自己何其难也,成全自己,也无异于水中捞月。
女孩安然的高考志愿,填报了北京的临床医学专业,但被父母改成了家乡的护理专业,“女孩要早点赚钱养家”。毕业后,她成为医院护士,立志再考研去北京。她想远离亲人的念头,更在于父母为了要一个男孩,让她从小冒充瘸子,还因为穿裙子被计生委检查人员撞见而遭到父亲痛打。在那一刻起,安然立志要成全自己,她在影片中所表现出的自私与冷漠,只是某种过往情绪的日积月累。
本来,安然的人生会变成一种与父母老死不相往来的旧故事。许多父母和孩子的隔阂必须等到平行世界的人生镜像时才会实现和解。我一直以为,人生是平行世界,所有的人生阶段,都能在往后的岁月中找到各自的镜像,只不过往往表现为物是人非之后的遗憾与后悔。做人,一定要记得自己少年时,青春时,而立时,不惑时……的样子,那样的生命就能多一份理解和宽容,以及释怀。
不幸的是,安然的父母车祸身亡,给她留下了年仅六岁的弟弟。来自社会属性的压力砸碎了姐姐的人生规划,是继续追求个人理想,还是抚养本就疏远的弟弟,这不是一道难题,安然可以冷漠地选择做自己,这是自私,但却是对自己负责,但命运再次开了玩笑,年幼的弟弟,聪明懂事,人见人爱,为了姐姐的自由,甘愿把自己许给一户好人家,而原本指责安然的姑妈,也在安然身上看到了平行世界的镜像人生,她选择理解和默认侄女的选择——人生就是这样,若是冷酷些,我们就冷酷到底了,但若是忽然真心柔软了,简答的方向选择,也变成了艰难的抉择时刻。
《我的姐姐》,形式上不够举重若轻,故事的要素提炼有点刻意引导观众,像是害怕观众不理解人物的情绪转变以及价值观的前后颠覆,包括也可能为了过审,设计了开放式的故事结局,使相当精彩的一段姑侄女间通过吃西瓜并对话套娃可以混搭暗示人生抉择的情节所达到的观影情绪的宣泄被戛然叫停,总之,结尾令人难受,不是没有结果,而是这样的结果,可能是更多人的一种无奈镜像:我们生来身不由己。
那些不够举重若轻的表达,是导演展示人物经历的对比。安然的抉择,是安然姑妈的无从选择,她先后放弃了高等教育以及俄语留学,把人生的机会留给了安然父亲。而安然的舅舅,一个看似吊儿郎当的无业游民,无颜参加女儿婚礼,又独自跑去给安然父母上坟,以及通过戏言墓地的等级价格都从细节反映出两个家族之间貌合神离但实际却在互帮互助的世俗特征——类似架构的人生镜像在安然身上表现最多。
弟弟,要吃肉包子,促使姐姐想起了妈妈做的花椒肉包子。弟弟说从没有挨过打,姐姐想起了没有装瘸子而遭受的毒打。姐姐看见在梦境中的父母等着自己差点淹死,而后又想起妈妈给她洗头的温馨时刻。以及,父母把家里的唯一学区房改成了她的名义——她以为是天经地义的补偿,是父母的亏欠,大学生活,没有依靠家里一分钱补助。只有当父母离世,她整理遗物时发现父亲的皮夹克早已褪了边,满抽屉的药盒显示父亲开车时的心肌梗死早有缘由。那么,再生一个孩子既是传宗接代,也是不想让漫长人生让姐姐一个人孤单——这是否也是绝大多数父母的考虑?但是,当父母以为拥有兄弟姐妹的人生是快乐和丰腴时,这世上又有多少独生子女懂得父母的初衷和苦心,这依然是人生镜像的无解,后知后觉。
然而,世俗的真相在平行世界的镜像呈现并被理解之前,表现的往往是冷酷无情。当弟弟把自己许给了有钱人家,对方拿着一纸契约要求姐姐签字并断绝日后一切联系,姐姐起先的毅然决然却在签字前的刹那犹豫了,可能脑海中出现了海啸般的人生镜像。对于有钱人家来讲,领养对方的同时必须切割掉一切社会属性,这完全是一种出于保护私有财产以及对于人性或世俗洞若观火的本能反映,但这种呈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冷酷又恰好镜像对应的却是血浓于水的人情冷暖时,作为观众,应该理解安然的犹豫——做自己?还是做姐姐?鱼与熊掌从来都是“有轨电车难题”。
我支持姐姐成为安然自己。一个人,只有成为自己,对自己好,才有可能去保护好自己所爱之人。选择成为姐姐,固然能得到世俗的认同,但生命只有一次,凡是靠牺牲自己成全家人的行为,虽然高尚但不值得提倡,何况是弟弟可以许给一户好人家得到更到的教育和成长机会。我们的社会,几千年来很大的弊端之一就是道德裹挟,自己都活不好,凭什么指望下一代能活好呢?然而,这样的话,可能也仅限于说说而已,任何抉择时刻,假设不懂,那就简单了,懂了,生活就重了,很重很重,重到无从选择,最后总是活成了人生镜像。
为5岁的饰演弟弟的金遥源鼓掌。为20岁的饰演姐姐的张子枫鼓掌。更为35岁的女导演殷若昕鼓掌。
前一篇:推荐《我的姐姐》、《第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