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作的技巧(十六)

(2010-07-13 06:25:03)
标签:

情感

过激行为

文化

文学

创作

小说

娱乐

电影

戏剧

电视剧

德克

               文学中可悲的过量行为

                    创作的技巧(十六)-- 20个主要情节模式(续8)

 

                                   德克

 

    《创作的技巧》是我的系列文章,这个系列是我阅读英文书籍所作的笔记。本篇讨论20个主要情节模式之一:可悲的过量行为。

 

    现实社会中的人一般都会是中规中矩的。可是我们为什么会偶尔看到一些超乎于常情之外的过激事件呢?不外两个原因:环境的恶劣和/或人性的弱点。文学中不乏体现可悲的过量行为的作品。本文介绍如何创作有可悲的过量行为的情节的文学作品。本文包括该情节的简介,该情节的基本结构,用该情节写作的注意要点,几个典型的例子,及对有该情节的一部名著作出的简短分析。我期望这篇文章对读者有益。    

 

 

十八、可悲的过量行为(Wretched Excess)

 

    亚里士多德警告我们走极端的危险。他说,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按他说的去做就没有风险。这与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异曲同工。但是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对那些自愿或被迫冲击可接受行为底线的人强烈地吸引。人类这种对于身处社会边缘的人们的着迷(fanscination)使可悲的过量行为(以下简称过量行为)这一情节模式备受关注。

 

    我们大多数人的所作所为都属于可接受的范围。我们遵守行为的限制,知道如何行动并保持应有的镇定。我们有吃有穿有居所,而其余的是生活的调料。可以说,我们感到舒适、幸福(或某种伪造的幸福)。

 

    可是,现实生活有时会使我们处于艰难的境地。比如,工作二十年了,你突然失业。你因找不到工作,又突然变得无家可归。你的配偶和孩子离开了你,你独自流浪街头,不知怎样搞到下一顿饭,也不知今晚在哪里渡过。这时的你处于社会的边缘,可能也正处于可接受行为的边缘。

 

    过量行为的可怕之处是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境遇里的任何人身上。它不仅只发生身处社会边缘的人身上,也会突然发生在那些看上去很体面的人身上。过量行为会容易地颠覆(unravel)一个人。

 

    过量行为这一情节模式的固有的紧张冲突来自于使读者相信任何过量行为都可能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我们当中的哪一位知道周围的人们心中潜伏着什么样的邪恶?我们当中哪一位可以看到自己和别人的致命缺点会在瞬间导致我们受到伤害?真正的恐怖潜藏在司空见惯之中。一个好的作者可以通过其作品使我们相信恐怖潜伏在所有人的生命之中,只待条件的具备而一触即发。

 

    过量行为这一情节模式有关那些失去了文明特征的人物。这些人的异常行为或者因为他们在心理、精神上失去平衡,或者因为他们身陷特殊处境。换种说法:正常人处于不正常的环境,不正常的人处于正常的环境。

 

(注:写到此,我不禁联想到2008年发生在上海的杨佳杀警案,2009年发生在湖北的邓玉娇被迫杀人案,今年发生在富士康的一连串自杀事件,等等。这些案件是否是可悲的过量行为呢?)

 

 

情节结构

 

第一节:这是一个有关人物被推向极端,以及极端行为的效果的情节。在你构思你的故事时,要让主人公从一个稳定状态走向一个不稳定的状态。这就是说,读者起先看到的是一个正常的人(或看上去正常的人)。他的日常生活中没有较大的复杂性(major complication)。你应该把那些已经脱离社会主流的人排除在外。这样做的原因是让读者看到主人公正是我们中的一员,而这正是过量行为之恐怖所在:它不仅只是发生在完全丧失理智的狂人身上,它也会发生在像读者那样的普通人身上。在此节中让读者了解主人公没起变化前的正常生活。点到为止,不要对此花太多笔墨。引进触发主人公起变化的事件。这一变化会最终导致主人公失去自我控制。

 

第二节:主人公逐渐失去自我控制。这一过程是怎样影响到主人公和他周围的人?主人公在失去自我控制的过程中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第三节:主人公终于完全丧失自我控制,情况坏到不能再坏。故事的结局不一定非要是悲剧性的。主人公也许找到解脱的办法走上康复之路。一定要以一个重要事件来消解(resolve)主人公的过度行为。这一事件或者导致主人公的毁灭(因主人公无法继续承担精神上的重负),或者是导致主人公自我重建的转折。

 

注意要点

 

(1) 一般来说,过量行为这一情节描述一个人物的心理上的下跌、下挫(psychological decline of a character)。

(2) 人物的心理下挫要基于人物本身的性格缺陷(character flaw)。

(3) 以三个阶段来描写主人公的下挫:他在触发他起变化事件发生前是怎样的,他是怎样一步一步恶化的(deteriorate),在危急的最高点发生了什么(悲剧性的自我毁灭,抑或开始自我恢复)。

(4) 不要把主人公塑造成一个丝毫不近情理的疯子。他的下挫应该博得读者的同情。

(5) 要特别注意主人公的塑造,因为这一情节仰仗你让读者相信他的真实性和唤起读者对他同情的能力。

(6) 避免哗众取宠(avoid melodrama)。不要企图给故事情节强加不适当的情感。

(7) 要直接了当地提供有关主人公的信息以使读者了解他,不要隐藏任何可以使读者对主人公投入情感(empathetic)的信息。

(8) 绝大多数使用此情节模式的作者都想使读者同情主人公。所以,不要让主人公犯那些让人无法接受的罪行。读者很难对一个强奸犯或杀人惯犯给以同情。

(9) 在故事的最后危机点,或者让主人公走向全面毁灭,或者让主人公赎罪自新。不要让他悬在空中。读者是不会对无结局的结局满意的。

(10) 情节中所有行动(action)都要与人物有关。环环相扣的事件与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有关;即情节中的因果关系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主人公有关。

(11) 作为作者,你不要对疯狂中的主人公失去掌控。写一个有这样情节的故事,你的个人经验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理解过量行为的性质(你自己从未经历过),你就要小心不要让你的主人公在给定的环境中做不真实的事情。要做好准备工作,对你要写的过量行为有充分的理解。

 

例子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海明威的小说《饥饿》(《Hunger》)。大量好莱坞电影,例如:《The Littel Foxes》,《Mildred Pierce》,《Lost Weekend》,《Monsier Verdoux》,《Network》, 《Apocalypse Now》, 《Wall Street》,等等。

 

作品分析

 

    以下以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奥赛罗》为例来解析可悲的过量行为这一情节模式。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以生命来补偿不可宽恕的过失。

 

    剧中的反面人物是伊阿古。他对奥赛罗重用卡西奥而不是自己而气愤,又妒忌卡西奥能被赏赐,于是决定用奸计同时谋害奥赛罗与卡西奥。这个情节不属于《创作的技巧(九)》中介绍的复仇模式,因为这个故事的焦点不是伊阿古的复仇(revenge),而是奥赛罗的妄想症(paranoia)。伊阿古精于阴谋诡计,但悲剧发生在奥赛罗本身。伊阿古只不过是把奥赛罗推过正常行为界限的促因。

 

    奥赛罗是值得同情的人物。他本是大将之才,有很多高贵的品质,并以此获得了身为一个威尼斯贵族之女的苔丝狄蒙娜以身相许的爱情。可是他同时具有性格缺陷。由于生性嫉妒,他轻信了伊阿古的谗言和虚假的表面现象;由于好冲动,他丧失理智,完全用感情支配行动,在暴怒之中杀死纯洁而善良的妻子。嫉妒和冲动酿造成了一出极大的悲剧。

 

 

我的更多相关文章: 创作的技巧 (系列文章目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