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关联应用,应用决定价值

标签:
it管理融合开放智能it |
分类: 管理 |
——谈架构融合趋势下的IT管理新价值
文/郑志松
我们先从IT管理的几个核心概念谈起。
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是一个产业,该产业协助IT部门支持业务开展,并支持将IT逐渐发展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驱动业务,它的核心词汇是“流程”、“人员”、“技术”。
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架构标准库),是英国国家电脑局(CCTA)于上世纪80年代开发的一套IT服务管理标准,包括一个管理功能和十大流程,ITIL的最终价值是使得IT的各个要素从无序变为流程,目前已经成为业界通用的事实标准。基于ITIL的ITSM是业界在IT管理的最佳实践(但不是ITSM的唯一 ,如COBIT侧重于IT审计,而成为SOX推荐的IT框架)。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软件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它的核心词汇是“按需”、“托管”、“租赁”。
最简单的IT架构模型:从架构的角度分析,任何一个IT环境都可以抽象为三个组成部分——IT基础设施(网络、存储、计算)、中间件(数据库、Web服务等)和应用(OA、ERP等)。
最简单的IT应用模型:从应用的角度分析,任何一个IT环境都可以抽象为三个组成部分——IT使用者、IT资源和应用业务。
http://www.h3c.com.cn/res/200902/16/20090216_778466_image001_637474_30008_0.jpg
图1
http://www.h3c.com.cn/res/200902/16/20090216_778467_image002_637474_30008_0.jpg
图2
我们再看看业界的现状。
从技术角度看,IT管理新一轮的变革已经开始。表面上,IT业界井水不犯河水,IT架构中的三个基本元素(基础设施、中间件、应用)界限分明,Microsoft、Oracle、CA、IBM、HP、Cisco等代表厂商在这三大领域分别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实际上,IT架构中的应用与中间件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网络、安全、存储、多媒体等基础设施也在IP技术的大旗下进行整合。Web2.0时代的到来、SaaS从理念到实践的可喜进步,IT架构下多元素的融合使得IT管理新的技术趋势正在形成。大型数据中心、城市级应急联动的建设及管理无疑代表了目前业界IT建设的最高水平。
http://www.h3c.com.cn/res/200902/16/20090216_778468_image003_637474_30008_0.jpg
图3
从使用者角度来看,IT部门的核心职责,是如何高效地把服务传递给业务部门,这就要求IT部门能够对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应用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IT服务的规划、实施、运维、开发与持续改进。以H3C公司为例,其IT部门就分为负责开发与业务的应用管理部、负责基础设施与数据中心的系统管理部、负责安全与审计的信息安全部和负责规划与管理的CIO办公室等,所使用的IT管理软件也必须能满足相关应用、资源的管理需求。
从实践角度看,IT部门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工具、流程乃至理论支持,IT管理成熟到了一定程度,便上升为IT服务流程,其过程主要是通过提供相关管理工具,并根据业界成熟的IT管理理论和用户实际,从无序到有序,帮助形成一系列的IT服务流程。比如,H3C在ITIL/ITSM、COBIT/SOX等行业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网站、Notes、电话等工具,自行开发了IT服务热线、信息服务申请电子流等各种各样的IT服务流程,有效提升了公司的运作效率。
http://www.h3c.com.cn/res/200902/16/20090216_778469_image004_637474_30008_0.jpg
图4
从产品角度看,适合中国国情的IT管理产品还未真正出现。一方面,HP、IBM、CA、BMC等四大厂商占据了高端的位置,四大厂家意味着一体化的IT管理解决方案,包括完整的咨询服务、产品,同时也意味着高成本。据Gartner调查报告显示,超过40%的人将四大管理软件厂商的评定级别定为C级,而近30%的用户认为这些厂商的表现评分接近于D(A为最佳),很多CIO望“IT管理”而生畏,觉得IT管理是个麻烦制造者。溯本求源,这种认知的形成多多少少与国内外众多厂商把IT管理解决方案神秘化、复杂化的“努力”不无联系。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各占山头,主要在网络管理的基础上延展管理服务器等,提供的是轻量级、概念为主的IT服务管理工具,却普遍缺乏多种要素融合管理的解决方案(走的还是国外四大厂商的路线)。根据H3C 2008年对国内上百个行业用户调查显示:易用、低成本、覆盖常用的业务管理、具备规范使用者行为、能够与IT基础设施真正联动起来,同时具备相应的自动流程管理,当这样的IT管理成为众多用户梦寐以求的解决方案,自然也已经成为H3C IT管理产品研发的主要指导方向。
与国外传统的产品相比,H3C的IT管理产品同样遵循业界成熟的管理标准及理念,但在解决问题的角度、侧重点、对用户应用的理解方面并不尽相同。
国外传统的IT管理 |
H3C的IT管理 |
比较关注两方面——Service Support和Service Delivery,前者包括发布、配置、变更、问题、事故等,后者包括财务、持续性、能力、可用性、服务级别等,理论性强而全但实用性欠缺。 |
以提升IT基础架构竞争力为原则,人、资源、业务三者融合管理(主要包括以4A为核心的用户管理、基于QoS/ACL/VLAN/SLA的网络业务管理、融合网络安全与多媒体 |
未来几年,H3C仍将快速推出基于联动应用的、融合管理的组件化细分解决方案(如现在的终端准入控制、用户行为审计、网络流量分析、智能分析报表等等),以这些细分解决方案为基础提升为面向IT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开放是一种能力,也是IT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H3C IT管理产品的目标是成为IT管理的中间件,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功能实用、易用友好、部署方便、运行稳定的开放平台,实现这个目标是困难且持久的,但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http://www.h3c.com.cn/res/200902/16/20090216_778470_image005_637474_30008_0.jpg
图5
架构关联应用,应用决定价值。从IT架构的角度分析,Web时代中间件与应用业务的整合、以IP技术为内核的IT基础设施的整合都已经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从IT应用的角度分析,IT使用者、IT资源和应用业务三者的融合管理也越来越成为新IT管理建设的内在驱动。在此背景下,没有一个厂商能够一家满足客户所有的需求,提供所谓“完整”的IT管理解决方案。IT架构及应用的融合必然会导致IT管理的融合及开放!“IT管理中间件”、“应用集成商”这两个名词会备受瞩目。
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IT管理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潮起潮落,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也会有一批被用户所淘汰。对于H3C的IT管理产品而言,前进的道路只有一条:紧密围绕客户需求,提升IT基础架构竞争力,走开放、融合、智能的道路,符合并融入业界IT管理发展的理念和潮流,推出既叫好又卖座的IT管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