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南京大屠杀哭墙杂谈 |
分类: 点滴•拾趣 |
每个城市,总有一些不能承受之重。智慧开化的人类,应该有这个地球上最柔软的心灵,最宽广的情怀。可历史上,当人性失去时,一些牲畜不如的兽行总会让人眼前黑暗。
http://s2/middle/61b47812g975889dbb251&690
这面南京的哭墙——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初时有3000个名字,代表30万遇难者。后来逐渐添加,2007年有了5千多个名字,到今年大屠杀纪念日时,有1万个名字。纪念馆馆长说,希望被俘杀害的9万士兵名字,也能被记载入墙,给后人一个凭吊场所。不知是否与冯小刚的电影有关,唐山也开始建刻着死者名字的纪念墙。给人的感觉,我们的国家在学习着营造一个感性的、可以表达公民情感的公共空间。华夏的历史,是帝王将相、宏伟叙事,创造历史的“人”只在野史中寻找踪影。近代的我们,也更多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算是“无名英雄纪念碑”;习惯一将功成万骨枯,习惯以集体利益取代个人存在,习惯你们为了事业永垂不朽——只有你们,没有你,你,和你。
300000,数字足够表达屠杀的“大”,但也让观者与历史产生了距离感。抽象数字代替具体个人,历史少了生命与情感的维度。自哭墙起,一个个名字印上后,这段历史由一个个虽消亡但鲜活的生命诠释,怒吼、哭喊、血泪与凋零,在耳边。这个国家正在尽力,把每一个值得纪念的人,铭刻在凝聚记忆的碑石上。从对抽象人的尊重到对具体人的尊重,总觉得是一个不小进步。
在自己故乡的城市之殇这件事上,我算不上多大度,我也很在意日本官员说的“我们不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也不会买我们的东西;我们就是怎么参拜,中国还是会买我们东西。”
看着这些名字,可以不为记住仇恨,但一定为不忘过往。先人的悲剧,源于他们的时代。我们正视他们,也应该告诉他们,我们为悲剧不再出现而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