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蛟潭月影
蛟潭月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06
  • 关注人气:33,0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了才算工伤”,全怨法规不给力!

(2012-05-17 11:20:57)
标签:

张志娟

不死

工伤

条例

法律

混搭

杂谈

分类: 世相辣评

                                    

   

                                               王乃玲画

 

 

 

           李太白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被加入湖北省作协的作家女子刘闻雯接龙了一句“一江春水向东流”,真算是露了靓脸,可也算真露了马蹄。             

          面对纷纷扬扬的网友质疑,这女作家启皓齿,咬银牙,爆粗口说出了没有才思不见文气的回应:“放你全家的屁!”

          诗,不会背,接不上,不伤身体;骂,再凶,再狠,无碍性命。姑且放过不论。   

          如果让这作家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诗,她蓦然莺声燕语,来一句“不死不能算工伤”,那将是何等的风景?

          如果再让她接一接杜甫《石壕吏》那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到一句“听妇前致词,妾身未分明”的混搭,也未可知。 

           但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城管局竟然上演了这样的一出事关人命、牵扯法律的混搭接龙:

         哈尔滨市香坊区城管局环卫女工张志娟,在清扫大街时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目前生活不能自理,连治病的钱也没有着落。

         香坊区城管局第二清洁中心表示,根据规定,人不死不能算工伤或视同工伤。
         从事了20年的环卫工作,获得无数荣誉,在岗发病却陷入无钱治疗的困境,张志娟的遭遇再度指向工伤认定的制度正义,也让人重新审视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执法理念。

        “人没死不算工伤”,刺眼的标题,女工的遭遇,引起了网民的强烈质疑和无数同情。

         实事求是的说,香坊区城管局第二清洁中心这样说,并非无稽之谈。

 

        《工伤保险条例》有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才能视同工伤。”

            这个行政法规级别的《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张志娟之况,自然不能“视同”工伤,当然享不得工伤救济的甘霖。

         似乎无可挑剔,并非不可纠结。
       搬来这个条例的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一接龙,便可有话可说了。
       《中共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张志娟当日连续工作达12小时之多,以至于疲劳过度,激发脑溢血,这算谁之过?
         无视法律,强迫工人违法拼命,又未必“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如此操作而导致严重后果,难道单位逃得脱干系么?

         恐怕是二十年来日日都如此,这张志娟之病,难道连个“视同”的名分也挣不到么?

       作为法律层级高于《工伤保险条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难道管不得下位法么?

         如此论来,香坊区城管局第二清洁中心之说,虽有依据,却有瑕疵;过不在官家,瑕疵在法度。

         1996年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在工作时间发病是否可比照工伤处理的复函》精神,劳动者在发病前,有连续加班加点工作的具体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病发展并造成全残的,应比照工伤待遇处理。

         这个并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复函》,倒也透出了一丝暖意,一分关怀。拉来纠结一番,似乎又可套个“比照工伤待遇处理”的前景。

        工伤认定错综复杂,立法界定挂一漏万,也是劳动者权益尊严的保护程度得不到更合理更人性化践行的原因。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要劳动者患有职业病,就可以无条件地认定为工伤。

        如此理解,再看看现实,长期的超负荷劳动,甚至无报酬强迫工作,使体力透支,积劳成疾。这难道不能叫“职业病”么?

        如果这种情形不能纳入职业病范畴,就意味着时下无数长期无偿强迫劳动者超负荷劳动的用人单位,将不用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这样窘况长此以往,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情何以堪?

         谁能说张志娟的突发脑溢血,与其长期超时从事重负荷劳动没有关系呢?
     “吏呼一何怒”官家说“不死不算工伤”,似乎“呼”得有理有据;“妇啼一何苦”,张志娟“啼”得可怜心酸。

        请那女作家接一句,解困境吧:“听妇前致词,妾身未分明”!

           还得找那法律纠结才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