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才聪明的青少年学生不宜练金刚功

(2014-01-08 08:33:39)
标签:

金刚功

气功迷信

走火人魔

杨仲明

健康

 天才聪明的青少年学生不宜练金刚功

    长治办  2014-1-7 22:42:46
   
杨教授你好: 《金刚功》孩子好了能不能练 
    1679265296  2014-1-8 06:01:30
   
《金刚功》孩子好了也不能练,会走火入魔。只能练站粧养生功,也就是马步站粧,不带任何意练。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商品经济逐步发展、保健医疗气功方兴未艾之时,气功报告夹带着特异功能表演,从长城内外到珠江河畔,人群鼎沸、喧闹非凡。气功大师、特异功能大师所到之处,人满为患。就是容纳万人的体育场,也被里三层外三层围的水泄不通,100元一张的黑市票也难以买到。千千万万如痴如醉的人流,沉迷于“气”的汪洋大海之中。有的在窈兮冥兮中进入“气功态”,或似仙非仙,或似狂非狂,有的在气功带功报告的“气场”中手舞足蹈,有的前俯后仰,东倒西歪,有的在地上打滚,有的哭泣不已。真是练得神迷心醉,看的群情激奋,流连忘返,结果,往往是“气功大师走一线,精神失常一大片”。

近来,又出了个大力金刚功,百度百科有关大力金刚功的注释,相对优酷视频《八部金刚长寿功完整版》,为了神化,欺世敛财,信口胡扯的语言要少得多,但秉性聪明的青少年学生照此习练,必走火入魔。而身心有病、内心不安者,为治病练金刚功,不仅于病无补,还会精神失常。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气功迷信不能重演!

    气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完全适应当代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它将成为世界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功在我国源远流长,它是人类在同大自然和疾病斗争中,运用调身、调息的方法来实行自我调节,使自身的心理、生理向良性方向发展。正如庄子所述,“吹峋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即为调息;“熊经鸟申”,即为调身。“道引”者,导引也,也就是气功。什么是气功?庄子以为,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径,似鸟飞空而伸脚,这就是气功。其作用在导引内气,以养形神,以期形健神旺,延年益寿。传说,活了八百岁的彭祖以及活了三千年的百石等高寿之人都喜好气功。

    气功流派很多,各种不同功法都有其特点与要求。但各种功法习练却有其共同的要领,首先是要做到松静自然。松,是指躯体和精神的放松。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精神和形体都是处于比较紧张状态的,所以练功时首先要求做到松。但练功时还必须保持一定姿势,姿势是由一定紧张度来维持的。可见,松与紧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松是松弛的意思。静,指的是神静,心静。人在清醒状态下,心神总是在工作着,因此,也就必然要消耗一定精力。练功的目的是要达到形松神静,让心神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安静的状态,以消除精神的疲劳,获得愉悦的体验。松与静相互为用,放松可以帮助入静,入静可以进一步放松,所以松静是同时要求的,切忌不可苛求,要做到自然。自然,是指姿势、呼吸、意念活动等都应顺其自然,不要过于勉强或急于求成,只有自然了,才能做到舒适得力,并随着练功的深入而逐渐产生效应。

    气功的流派虽然很多,但不外静功、动功、动静结合功三大类。无论是哪一类气功,又必须做到动静相兼。动,是指形体的动与体内气息的动;静,是指形体的静与精神意识的静。中医养生学认为气血不畅就要产生疾病,而要使气血流畅就必须使其更好地动,因此,内气之动是其本质。但这种动的作用必须在静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所以,精神意识的静又是练功的前提,只有更好地静,才能更好地发挥这种功的作用。此外形体的动亦有助于内气的动。各种功法对动、静要求不同,有的以动为主,有的以静为主,但总以动静相兼为妥。因为练静功时要做到外静内动,静中求动;练动功时做到形动神静,动中求静。

    近些年来,对气功学的研究有一种误解,认为气功能促使大脑进入一种特殊的功能状态,即变得对机体内部器官微细的变化十分敏感,美其名曰,由此可以进行主动调节,抵御疾病,延年益寿。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操练气功,大脑进入这种状态,变得对自身机体内部的细微变化十分敏感,不是走火人魔,就是地道的神经质了。

    无论你操练气功是为了防病,还是为了发慧,都是以静神为中介,都是通过气功的静神作用而实现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是通过大脑的思考去应付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在精神生活中,要获得愉悦的体验,就必须停止大脑的思考。只有无念,才能神静。只有放下一切虚荣、成见、偏见和贪婪,甚至要放下知识,放下过去经验所带来的刻板观念,才能达到心安神静的状态。因此,科学的气功操练,不是促使大脑变得异常兴奋敏感,相反,是促使大脑停止工作。事实上,各种流派的气功都是通过上虚下实的习练要领,实现静神作用的。上虚,是指上体(脐以上)虚灵;下实,是指下体(脐以下)充实、下元充沛。练气功讲究虚胸

实腹,气沉丹田。只有做到上虚时,上体才有空灵无物的感觉;只有做到下实时,才有内气充盈、精力充沛的感觉。上虚是以下实为基础的。上虚下实是靠把意念活动转移到下体来实现的。所以,练功时不能把意念停留在人体上体,而应使其稳定在人体中部或下部,即使进行气息运行的锻炼,也不能使其“离根”,即不能离开丹田。

    综上所述,科学的气功是通过使练功者形松神静而达到健康防病的目的。总结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气功热的经验与教训,气功不能说玄,不能任意夸大其功能,否则就会变成迷信,使习练者极易走火人魔。大力金刚功,这个名字就够玄乎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