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教育的重心:讨人喜欢与有教养
(2013-03-20 09:25:50)
标签:
育儿 |
摘自博主新著《健康从儿时抓起》
幼儿健康教育的重心:讨人喜欢与有教养
幼儿健康教育的重心是情商教育,情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做到讨人喜欢,有教养。民间有句骂人的话:“这孩子有娘养,没娘教。”也就是没教养,讨人嫌,不讨人喜欢。
情商(EQ)这个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两位心理学教授提出来的。但是,直到1995年,此概念才由哈佛大学的丹尼尔·戈尔曼教授的畅销书《情商》引荐给大众,使之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戈尔曼还因此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
人们对情商概念的狂热,是因为它涉及育养和教育孩子,而且它的重要性扩展到工作场所,直至所有人际关系和人类行为。研究显示,类似的情商技巧不但有助于孩子作为热诚的学生受老师喜爱、在球场上受朋友喜欢,而且有助于孩子20年后的工作或婚姻。
在对美国公司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成人后的行为与他们孩提时代并无很大差别,现在的工作场合的社交是儿时玩耍场地上的你争我夺的“翻版”。比如,阿兰·法恩翰姆在《财富》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曾介绍过对贝尔实验室的一次研究。该研究试图发现,有些科学家的智力和学术水平虽然和成果卓著的同事一样,但他们为什么业绩平平。研究者对所有科学家的E-mail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情感和社会技能低下的同事会受到其他同事的嫌弃和排斥, 就像在操场上,讨厌鬼或好炫耀的孩子, 总是没人和他们玩. 所不同的只是,在贝尔实验室里,操场变成了“电脑聊天室”, 科学家们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不仅可以聊聊天,还可以交换重要的专业资讯,甚至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时寻求指点。这项研究的结论是:有些人工作成绩平庸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孤立,而社交孤立则主要是由于低情商造成的。
尽管心理学家们对情商概念的阐述众说纷纭,但我以为情商高低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讨人喜欢。
而今的年轻人张扬个性,但有的由于无知,把张扬个性与讨人喜欢对立起来,甚至认为“我就是我,我为什么要按别人的意愿去做,去讨别人的喜欢呢?”结果为追求有个性,刻意做作,无论穿着打扮、或言行举止,都令人生厌,一看就是没教养,他自己却还自命不凡。
讨人喜欢不是要你刻意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而是一个人情商高的自发的表现。按照戈尔曼的观念,情商大致可以概栝为五个方面的内容:①情绪控制力;②自我认识力,即对自己的感知力;③自我激励能力;④认知他人的能力;⑤人际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情商主要指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控制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决定人生未来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也就是说,一个人个性好,则他的肚量大,能包容天下人;一个人情商高,则他了解自己与他人的需要,并由此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以讨人喜欢。
讨人喜欢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一个情商高,讨人喜欢的人,则他的肚量大,能容天下人,自然个性也就好。
一个讨人喜欢个性好的人,看上去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使孩子从小养成有教养的良好习惯,成年后才会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受欢迎。有这样一则美国总统教育孙子的故事:
有一天,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先生和他的孙子一起骑马外出。
路上,有一个奴隶向他们脱帽鞠躬,总统也脱帽还礼,但他的孙子却不理睬这黑人。
这位祖父对孙子说:“你怎么能够让一个奴隶比你文明得多呢?”
当时, 美国还未取消奴隶制,,奴隶没有一切人权。在这时候,杰弗逊先生却能够在受礼时脱帽还礼。他批评孙子:你在奴隶面前不文明,心中看不起奴隶,可奴隶做的比你还文明呢!
有的人可能以为,讲文明只是社交场所需要的,这就大错特错了。平等礼貌地对人,在一切场合中都是必要的。
教养是真诚的尊重他人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要孩子有教养,就是从小让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性。
近年来,以培养“小绅士”、“小淑女”、“小CEO”的“幼儿精英教育”在国内一些大城市中层出不穷。
依我看,这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是大人们自尊的需要;这不是儿童教育,而是大人们代替儿童消费。就像到酒店去消费一样,有的人就是出于一种表现和炫耀的心理,追求的是地位、自尊,或者说,是一种超人的优越感。如果我们从小花钱培养孩子的这种优越感,那可能就不是什么“幼儿精英教育”,极有可能是揠苗助长,实为“幼儿垃圾教育”,也就是从小造就未来社会的垃圾:不知付出,只知享受。
有人宣扬,这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事实上,这只是商家的妙作罢了。类似的作法,正好是国外幼儿教育极力反对的。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从不用钱来摆阔。他总是告诫孩子们:“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与孩子们在一起时,比尔很少去一些豪华的餐馆就餐,有时还会一块光顾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商店。
从小花钱培养孩子的超人的优越感是与尊重他人的教育背道而驰的。李双江老师在教育儿子李天一上错在哪里?错就错在从小花钱培养孩子的超人的优越感。
有教养的孩子懂得礼貌与礼仪。
礼仪和礼貌略有不同。礼仪是应该记住的一系列规则,礼貌则不仅仅是这一些。讲究礼节,还包括对别人的情感世界和需要的关心程度。家教是这一切的开端,父母是这一切的第一责任人。孩子年幼时,父母亲有力量影响他们的举止,有机会塑造孩子的个性。我们都不想有举止粗鲁的孩子,那么,父母必须自己首先有礼貌,才能培养出有礼貌的孩子。礼仪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教养,而且反映出一个人心地善良、自尊心强,并且不计较别人的地位。我们为人父母者要尽心尽力塑造孩子的彬彬有礼的风度和得体的举止。
培养孩子良好的举止和礼仪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从小就经常地对孩子进行训练和影响,特别是要注意对孩子平时所表现出的一些错误举止和不当行为,父母要及时加以纠正,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下面6条建议有益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举止:
⑴和孩子建立和睦亲切的关系。许多时候,父母和孩子间的对话根本不是什么对话。而是父母用含有指挥、命令或指责性的“对话”来摆布孩子。专家认为,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与孩子同层次水平建立联系的方法。如将礼仪道德喻于故事之中讲给孩子们听,这样孩子既乐于与父母沟通,又很自然地接受了教育。
⑵ 奖赏孩子好的举止行为。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的行为举止定下简易的标准,对于他的鼓励和阻拦要心中有数。父母亲很希望家里来客时孩子来帮助接待和张罗,如果孩子主动这么做了,我们应当给他报之以微笑,说句表示感谢的话。此时,这种鼓励的作用最佳。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好习惯。
⑶ 和孩子订约。对于年龄大些的孩子,可采用订约的方法,让他参与决定他应做什么,该得什么奖赏。这样,孩子便会觉得合同的生效与否与他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便会自觉主动地履行他的职责。
⑷ 不要造成发生问题的环境。有些父母常常把孩子置于只适于成人的环境当中,成年人在一起打麻将、喝酒、乱侃胡聊、脏话连篇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仅学不会文明举止,反而会越学越坏。而事后发现孩子说话举止不文明、无礼貌时又来责怪骇子,或对孩子大发雷霆,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⑸ 出现麻烦时就暂时停止,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当孩子确实倔犟力争时,那么暂且停息下来,把孩子送到另一个房间冷静下来后,再向孩子说明打破东西或乱扔食物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⑹ 加强促进与孩子间的感情交流。常和孩子交流感情有益于关系的亲密无间。这样,孩子们便不会把他们的情感藏在心底。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后,你就能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