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仲明小屋
杨仲明小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64
  • 关注人气:15,3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纪蛊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12-03-29 04:09:57)
标签:

育儿

告网友:从今日起,本博客将从整体的哲学观讨论有关育儿的智慧。

养生疗法普及之时,乃民富国强之日

世纪蛊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近年来,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大势蛊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目的是制造恐慌,孕育商机。不管怎么说,商家达到了他们的目的,这种蛊惑如今在一些家长那里,正在成为增加孩子过重负担的理由,成为家长“逼”孩子过早地求学、过滥地学技艺,以致过分地苛求的“经典口头禅”。

最新研究显示,今天孩子的智商测试值高出了20个百分点。然而具有讽剌意味的是,虽然在儿童一代比一代更聪明的同时,情感和社会技艺却急剧下降。如果以心理健康和社会学统计的标准来衡量情商,我们会发现今天的孩子在许多方面比上一代要差得多。一个主张保护儿童的非营利性组织,“儿童防御基金会”提供了美国年青一代每天会发生的一组统计数字:

·325岁以下的年轻人死于艾滋病毒感染,25名受到艾滋病毒感染。

·6名儿童自杀。

·34218岁以下少年,因暴力犯罪被逮捕。

·1407个婴儿的母亲为未成年少女。

·2833名儿童退学。

·6042个儿童被逮捕。

·135000名儿童带枪上学。

这组数据仅仅是我们能统计到的,就已经让我们觉得非常可怕了,更别说孩子们情绪问题的统计数字,可能几年后才会得出,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乐观几童》一书中透露,近15年来,儿童和少年的抑郁症增加了近10倍,而发病年龄也越来越早。据美国心理健康协会统计,美国有7%的儿童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其中仅有20%的人接受相应治疗。

 也就是说,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天才、成功又健康,你除了知晓天才教育的理念外,还必须具备情商教育与心理治疗的技艺。你也许忌讳心理疾病这个术语,因为大凡父母,谁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所以你也许会排斥了解有关心理治疗的问题。但是你必须看到,你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压力极有可能超过他的承受力,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不是你想回避而能回避得了的。

 现实中有一“小天才”,化名晓伟。晓伟长的很帅,一岁能唱歌十来首,二岁能背《三字经》,三岁能说英语,四岁识字二千,每天晚上给妈妈读《格林童话》。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天才。

 

 

晓伟的外公是某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晓伟二岁多上幼儿园,二岁前由外婆带,胖乎乎的特别可爱,尤其是晓伟一笑,迷死人了。晓伟嘴甜、懂事,好交朋友,大人小孩都喜欢他。也就是说,晓伟早期教育还是比较成功的,智商和情商都比较高。

 不料晓伟四岁半出现咽部似有一物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还“咯噔咯噔”地自言自语,其父母带他到儿童医院,医生检查,一切正常,说是没病。随后晓伟又出现眼睛眨巴,再带他到儿童医院,医生检查,还是一切正常,为什么会眼睛眨巴呢?医生解释说有轻微的眼睫毛炎,但是,医生开的眼药水,点了一个星期,不但无效,晓伟还叫眼睛疼。更令晓伟家人担心的是,晓伟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到后来,晓伟出门怕见强光,喉咙“咯噔咯噔”不止,像个神经病患儿。晓伟的父母便带晓伟去协和医院看儿科专家。专家诊断,晓伟得了儿童抽动症。专家强调指出,时至今日,像晓伟这样的年龄患抽动症还无药可治。专家建议,家人眼下能做的是减轻孩子心理上的压力,不要盲目地带孩子四处求医,多带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专家的医嘱令晓伟的外公感到震撼,他突然意识到,人类至今在育儿问题上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还是很匮乏的。晓伟的外公以为,如果人类真有一个起跑线,晓伟的智力和情商的开发,从现在所掌握知识来看,应该是不错的。为什么小小年纪会得抽动症?甚至无药可医。从逻辑层面看,问题出在哪里?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从整体观给健康下了一个定义,而我们现今的哲学是建筑在思维与存在一致性的假设基础上,它只是一惟的。而科学与医学却以此哲学为前提。

 晓伟的外公隐隐约约感到一种焦虑和恐慌,本能地去图书城寻求答案,无意中找到了我写的《天才•情商与心理治疗》一书,此书开篇的一段话令他豁然开朗。书中写道──

    现实中,天才的孩子未必成功,成功的孩子未必健康。要孩子天才、成功又健康, 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不可实现的事,这需要父母的智慧,需要父母知晓新道学的理论与成果。

新道学是承继了古典道学的精义,吸取了现代科学的成果发展而来。古典道学涵盖了庄、禅及中医,其核心部分是养生。新道学的核心理论则是养生心理学。

晓伟的外公买了一本《天才•情商与心理治疗》,回家连夜拜读,他从书中找到晓伟早期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书中这样写道──

    自上个世纪末对情商展开热烈的讨论以来,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对人的成功而言,拥有高情商比高智商更重要。不足的是,人们对情商概念的描述始终是模糊不清;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是局限从大脑的功能来阐述情商技巧。我不用情商技巧,而用情商技艺,是因为情商不全是属于大脑功能,它是属于整个人的;依据养生心理学原理,人体五脏六腑的阴阳状况决定情商。

 西方学者在描述情商中所存在的缺憾,主要是受西方文化局限的影响。对于官能性疾病,或情绪诱发病,时至今日,在现代医学中仍是一个盲区。当你得了官能性疾病或情绪诱发病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往往是只看病而不治病。比如,仅仅告诉你:“你没有什么毛病,你的问题是由情绪产生的。”或者对你敷衍塞责说:“这是由于你神经紧张造成的。”这样不仅让你感觉不好,还会激怒你,使你产生对立情绪。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就是如此,而病人必定会再去寻找另外一个医生看病,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病人终究得不到任何有效的诊治。至于从小时候开始,通过情商教育,增强孩子抵御未来被情绪伤害的能力,那更是云里雾里的想当然。所以说,有关情商的研究,总体上是把问题提出来了,让世人看到了情商的重要性。但如何通过教育,提高孩子的情商,却缺乏这方面的智慧。

晓伟的外公第二天一早就按书中的电话与我联系,好在都在一个城市武汉,三天后,晓伟的外公及晓伟的父母带着晓伟登门求诊。四诊合参,晓伟的问题出在饮食习惯不好,偏食,挑食,以致肝盛脾虚,相火妄动。我为晓伟开了一方,晓伟按方连服3剂,便抽动消失,病祛神安。随后,晓伟的外公请我为晓伟草拟了一个食谱,着重培养晓伟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年过去了,晓伟已经上学,依旧是个人见人爱,人见人夸健康的“小天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