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仲明小屋
杨仲明小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64
  • 关注人气:15,3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现代医学不能解释春秋两季是情绪病高发的季节,而惟有中医能解释

(2012-03-02 05:42:04)
标签:

健康

养生疗法普及之时,乃民富国强之日

为什么现代医学不能解释春秋两季是情绪病高发的季节,而惟有中医能解释

根据国内外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春秋两季是情绪病高发的季节,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存在的现象。现代医学对此现象却不能作出任何的解释,因为现代医学缺乏解释这一现象的哲学依据。科学是一元的,现代医学也毫不例外,它的哲学基础也是一元的。这种科学传统抵制相互矛盾、含混不清的概念,要求表达清晰、准确。这些原则在自然界的探索中是不可缺少的。而要解释大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我们则需要另一种哲学,即系统的,或整体的哲学观。因为在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领域中的许多基本概念都是模糊的,当我们试图运用语言文字描述这些概念时,就像瞎子摸象一样。

 

中医是一门古代自然科学,或者说,它可以称作后现代科学,更准确地说,它应当是一门复杂科学,它的哲学体系就是系统的或整体的哲学观。这种哲学思想可以用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所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来表述。老子提出的道,是一种哲学范畴,既是指宇宙的本原,又可以指事物的普遍规律,以及每一门学科的最高法则。根据我的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是:“道这个东西,是混沌模糊的,它的内部,有形象,有物质,从外面观察,似乎能看清楚,却又看不真切。在它的幽暗深处,藏有精气。这种精气是十分真实的,有信息传递出来”。这段韵文很流畅,并不难懂。从外面看不真切的是象和物,因为形象和物质是静态的;能够感受到的是精,因为精气是动态的,老子用“其精甚真”来强调流动的的精气给人造成的逼真的感官冲击,而体内的信息是靠精气的流动递送出来的。

请仔细体会一下:这不正是概括了人体生命活动这个复杂系统所具有的模糊性、不可直观的特点,并且揭示了医学应当为之采取的研究方法吗?的确如此!请紧紧抓住象、物、精、信这四个关键词。先讲信,信的意思是凭据、信息。人,只要是活着的人,不论处在健康、亚健康、患病的哪一种状态,总是有愉悦、疲乏、不适、疼痛等各种感觉,这就是体内发出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自己可以感受到,旁人也可以观察到。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从各个角度来捕捉、收集病人体内发出的信息。然后,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分类、归纳、抽象,上升为“证”。证是经过加工提炼之后的信息,可以据此确定疾病是在体表、还是在体内,属于寒性、还是属于热性,人与疾病之间的态势是属虚、还是属实,整体性质属阳、还是属阴,形成了有名的“八纲辨证”。

在辨证清楚之后,医生或用针灸,或投汤药,给予种种治疗,而采用的所有治疗措施,都是医生向病人体内输入信息。病人经过治疗后,是好是坏,又会通过主观感受和客观体征的改变这些新的信息,反馈到医生那里,医生再决定如何进一步治疗。这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教给我们的“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中医处理人体疾病信息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辨证有严密的逻辑,论治有严格的规定,不是可以任意施为的。这就与光凭经验用药的“经验医学”有了本质的差别。

也就是说,现代医学不能对春秋两季是情绪病高发的季节等现象作出解释,因为它缺乏整体观的哲学基础和语言。而这类智慧与语言在中医学中却极为丰富,也就是说,中医学能对这类现象作出较为完美的解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