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女好辩终成丑

(2010-09-17 05:21:50)
标签:

美女好辩终成丑

健康养生系列谈

健康

世俗生活需要的是通情思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如果你想在世俗生活中如鱼得水,你必须通人情。《红楼梦》中有诗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金樱的《格言联壁》中也有“只人情也故熟了,甚么大事做不到?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

健康与养生系列谈(4)

美女好辩终成丑

某电视台选美女,其间搞了一招,美女大辩论,这一招最损,看了令人恶心,诸不知美女好辩终成丑。

虽有“事情越辩越明”之说,但为人处事切不可争强好胜,喜欢与人争执,以反驳他人为乐趣。你如果这样做,或许能赢得一时的胜利,但这种胜利毫无意义和价值,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学里时兴辩论赛。对外,有校际之间的辩论赛;对内,有学院对学院,系与系的辩论赛。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设演讲与辩论课。甚至有人把口才和辩才当作现代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果真是这样吗?

十之八九,辩论的结果只会使辩论的双方都比以前更加坚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也就输了;但是即使你胜了,你还是失败的。为什么?如果你胜了对方,把他驳得体无完肤或千疮百孔,证明他毫无是处,可是那又能怎样?你也许会觉得很得意。但是他呢?你只会让他觉得受到了羞辱。既然你伤了他的自尊心,他自然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头认输,但心里根本不服。

有一家很有名的保险公司为他们的推销员定了一条不许违抗的规定:“不要辩论!”真正的推销术不是辩论,哪怕是不露声色的辩论。因为人们的看法并不会因为争辩而有所改变。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讲述了一个叫哈里的爱尔兰人的前后的变化。哈里原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他虽然受过的教育很少,却非常喜欢与人争论!他曾给别人当过汽车司机,后来,他改行推销载重汽车,但是并不怎么成功,便到卡耐基这里来求助。卡耐基稍微询问了他几句,就看出他总是同他的顾客争辩,并冒犯他们。假如有某位买主对他推销的汽车有所挑剔,他就会怒火难捺,和对方大声强辩,直到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那时他的确赢过不少次争论。事后他说:“每当我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总对自已说:‘我总算把那家伙教训了一次。’我的确教训了他,可是我什么也没有推销出去。”

经过一段时间克制自己不要讲话,避免与人发生争执的训练后,哈里变成了另一个人,他成了纽约怀特汽车公司的一位明星推销员。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呢?他说——

假如我现在走进一个顾客的办公室,而他却说:“什么?怀特汽车?它们可不怎么样!你白白送给我,我都不要。我只买某某牌的汽车。”我说:“请听我讲,老兄,那种汽车的确很不错,你买那种汽车绝对错不了。那家公司的汽车质量可靠,而且推销员也很优秀。”

于是,他就无话可说了。他没有和我争辩的余地了。如果他说某某牌的汽车最好,我说确实不错,那么他就只好住嘴不说了。既然我同意了他的看法,他当然也就不能整个下午不停地说“某某牌的汽车最好”了。于是,我们不再谈某某牌的汽车,我开始向他介绍怀特汽车的优点。

我若是在当年听到他那样的话,一定会大发脾气。我会立即和他吵起来,挑剔某某牌汽车。而我越是挑剔贬低它,我的顾客则会越卖力地辩护,他越这样辩护,就越坚信和喜欢我的竞争对手的产品。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不知道我一辈子究竟能卖出多少东西。我把自已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都耗费在与别人抬杠上了。现在我缄口克己,很是有效。

所以,你自己应该仔细考虑好:你宁愿要一个毫无实质意义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希望得到一个人的好感?你不能两者兼得。

在你与人争辩的时候,或许你是对的,甚至绝对正确,但你若想改变对方的想法,你可能会一无所得,正如你错了一样。

即使是对方听信了谗言,是非颠倒,对你产生了很深的偏见,甚至想借助某种权势将这种偏见压给你,你也不要与对方争辩;而是先对对方表示接受,避开对方的锋芒,避开辩论,分两步走。也就是说,第一步先接受下来,该说的话等第二步再说。这里有一个古代的案例:

楚襄王批评宋玉说:“宋玉先生,你想必是有什么表现不好的地方,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对你议论纷纷,都说你不好?”

宋玉并不认为自已有什么问题,并不认为楚襄主说得对,也就是说,他在心里并不接受楚襄王的批评;但是,他却没有与楚襄王争辩,而是对楚襄了王的批评表示“完全接受”。 宋玉对楚襄王说:“是的,是这样,的确是大家议论纷纷,都说我不好,我也的确应该受处分。只是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您能不能先让我把话说完,然后再处分我?”

楚襄王觉得。虽然宋玉平时表现不好,但是我批评他,他还能虚心接眚,于是就给了宋玉一个说话的机会。

得到了说话的机会,宋玉就对楚襄王讲了一番有关“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道理:有人唱歌,当唱到“下里”和“巴人”这一类通俗歌曲的时候,很多很多的人都跟着一起唱;而当唱到“阳春”和“白雪”这一类高雅歌曲的时候,就没有几个人能跟得上了……

听了宋玉的这一番话,楚襄王终于想明白了:大家都对宋玉议论纷纷,但这并不是因为宋玉有什么问题。宋玉的境界是“阳春白雪”, 而那些人的境界只是“下里巴人”, 他们怎么会不对宋玉议论纷纷呢?看来,是我错怪了宋玉先生。

就这样,宋玉既达到了为自己辩解的目的,而又完全没有得罪楚襄王。这一案例也说明:天底下只有一种能赢得辩论的方法——那就是避免辩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