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心策略之接纳自己

(2010-07-08 05:49:47)
标签:

接纳自己

静心养生的策略

《再谈》连载

健康

《再谈精神病可以治愈》连载(26

静心策略之接纳自己

了解自己又能接纳自己的人,必然能放下一切虚荣,放下跟别人互比的苗头,放下不合理的抱负水平,依照自己的潜能和环境,如如实实地过实现的生活。接纳自己的人懂得: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有顺有逆,在这一朝风月之中,免不了要跌倒的。人不可能免于跌倒,但必须学会如何从跌倒中站起。接纳自己的人也免不了有失败和灾难,但他能坦然地接纳它。当他把抱怨、委屈、愤怒放下时,他即刻又勇敢高兴地站了起来。就在这一刹那,他会得到一个新的体悟,心灵得到自由与成长。

现代人有一种通病,普遍不了解自己,在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体力、经验和条件之前,便一头栽进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比较得来的,而不是了解自己之后订出来的,所以每天要受尽过度劳累和疲惫的折磨。

人如果生活在跟别人比较之中,期待他人的掌声和赞美,博取别人羡慕,那就不是为自己而活。他慢慢地迷失了自己,否定了自己。成天乞讨别人掌声的人,必然是贫乏的、空虚的。于是,生活变成一种负担,而不是实现与享受;是一种无奈的苦闷,而非喜悦和充实。所以,人贵在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依照自己的本质去生活,那才有真正的喜悦。

现代人是爱慕虚荣的,大家生活在强烈竞争和贪图占有上,所以在外表上是富有的,心灵深处是苍白的;物质生活看似安稳的,而精神生活却显得非常不安。他们一味追逐功利的幻影而过度地工作,昧于伸展自己的本真,而勉强追逐时髦,精神上的压抑使他们快乐不起来,除了借助于狂欢、逃避与麻醉外,又能如何?

 有识者也许会想到教育的力量,透过教育来唤醒一个人的真我,使每一个人能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过实现的生活;同时也能了解别人,接纳别人,尊重别人。但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又疏于这方面的教导,我们只是一味地升学,一味地往功利的幻影中去钻,于是造就了迷失的一代。

 有一则寓言故事,很能发人深省当前的教育缺陷。这个故事是说,有一天,许多动物聚集在一起开会,讨论学校的课程。兔子说跑重要,一定要列入课程;鸟儿说飞翔重要,一定要列入课程;老鼠说挖洞重要,也一定要列入课程。最后,他们把各种重要的技能都列入课程,强制他们的孩子学习。结果鸟儿的飞翔课本来应该考优秀的,但是,为了学习用翅膀挖洞,把翅膀弄坏了,他既没有学会挖洞,连飞翔也只考个及格;兔子为了学飞翔,从树上跌落而骨折,它不但飞不成,连它最专长的赛跑也出了问题。教育的结果,没有一个孩子根据自身禀性去发展成长,反而各个受到创伤,垂头丧气。

现代教育一味强调功利及升学竞争,每个孩子的真我都被忽略。结果,所造就出来的人,都不能满意自己,而又不懂得尊重别人。每一个人似乎都要在同一个价值观念下相互比较竞争,以致忽略开拓内在的精神生活。于是,我们的社会普遍弥漫着人云亦云的习气,因为我们缺乏独立自由的判断。到处看到一窝蜂的追逐热潮,因为每一个人缺乏充分属于自己的价值取向。社会上呈现优柔寡断的性格,因为我们未曾学习过为自己的生活做负责任的抉择。

  每一个人毕竟是他自己的花朵,嫉妒和羡慕别人是愚昧的。虽然你也许有一点缺陷,但是,你却有足够的潜能去生活得好。你不一定成为一棵大树,但你至少可以成为一棵小草;你不一定是江海中的大鱼,但一定可以当一条活泼欢快的小鱼;你不一定是庄子所说的大鹏,但一定可以是快乐的一只鸟。

 生命就是花朵,每一朵花都是美的。在大地上长满了色各样的花,它们的类别不同,香气各异。但是,清馨的莲花一定不会把自己变成雍容华贵的牡丹,山坡上的小野黄花,也绝不羡慕庭院里艳冶的玫瑰。同样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惟一的,尊贵的。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自己,无论它是什么,都得接纳它,喜欢它,因为那毕竟是你自己:人只有依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好好生活,才有真正的喜悦,才能绽放出高贵的生命花朵,流露出芳香和微笑。

人惟有接纳自己,生活才不会疏离,感情和理智才不会矛盾,才不会造成烦恼。庄子在《大宗师》这一篇里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子祀和子舆是好朋友,有一天子舆害病,子祀去探望他。见面时,子舆竟对着子祀调侃自己说:“伟大的造物者啊,竟把我变成驼背模样!背上生了五个疮口,面颊因伛偻而低伏到肚脐,两肩隆起,高过头顶,脖颈骨则朝天突起。”

子舆感染了阴阳不调的邪气,才变成这副模样。但他还是悠闲地一步一步走到井边,从井里照见了自己的样子,更戏谑地说:“哎哟!造物者又把我变成这滑稽的模样了!”

子祀问他:“你是不是讨厌这种病!”

子舆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它呢?假使我左臂变成一只鸡,便用它在夜里报晓;假使我的右臂变成弹弓,便用它去打斑鸠来烤了吃;假使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我的精神变成了马,我便可以乘着它遨游,无需另备马车了。再说,得是时机,失是顺应,安于时机而顺应变化,哀乐自然不能侵入心中来,这就是自古以来所谓的‘解脱’。那些不能自我解脱的人,就要被外物奴役束缚了。且物不能胜天,非唯今日,当我改变不了它的时候,我为什么要讨厌它呢!”

 庄子讲的这则故事,真正道尽了生活的智慧。我相信最好的心理健康策略就是对自己不要挑剔。不要挑剔自己的身材与容貌,不要挑剔自己的能力,不要挑剔自己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不要挑剔你的父母、亲人和朋友。把挑剔的坏习惯戒除,就不会为琐事烦心,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烦恼和不快乐的埋怨上。这样才会有充足的精力去工作,有清醒的脑力去创造,心平气和地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