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切忌揠苗助长
(2010-04-04 06:33:23)
标签:
幼儿教育揠苗助长养生疗法育儿 |
幼儿教育切忌揠苗助长
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拥有天才般可拓展的巨大潜能,要想培育一个天才儿童,家长要做的只是去开启孩子与生俱有的心灵宝库。但是大多数家长总是会在不知不觉间忘记自己的使命,落入陷阱,认为只有谆谆教导才是教育。身为家长,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这样的误区。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家长要开开心心,孩子也要开开心心。
但是,望子成龙过于心切的家长,往往会不自觉地对孩子施行过分的教导,一味地灌输。开启孩子心灵宝库的钥匙是什么呢?就是要放轻松。过分地焦躁和不安,认为自己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四处培优,恨不得教自己的孩子一夜成为天才,这样的做法万万不可取。
两千多年前,孟子讲过揠苗助长的故事:说是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
他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
近年来,以培养“小绅士”、“小淑女”、“小CEO”的“幼儿精英教育”在国内一些大城市中层出不穷。
在浙江、上海等地,相继出现了专门的“儿童高尔夫培训班”、“儿童高尔夫训练室”。其中,年龄最小的学员仅有3岁。
此外,儿童美式橄榄球、儿童日式棒球等“舶来品”也开始逐渐进入国内的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领域。
这些豪气十足的“幼儿精英教育”,大多与“高价”联系在一起。动辄上万元的培训费用,再加上昂贵的教材、运动装备等,别说普通家庭,连高收入的都市白领都会觉得压力沉重。
以儿童高尔夫培训班为例,每次课程时间为1小时,收费约为120元。打球所需的装备大多从美国进口,教学用球是标准高尔夫球质量1/10的儿童专用练习球,最小的迷你高尔夫球杆适合2岁宝宝使用,价格自然不会便宜。
此外,儿童高尔夫培训还可聘请私人教练。根据教练的水平不同,价格从每小时250元至每小时1000元不等。除了实战演练,孩子们还要学习高尔夫球场上的礼仪、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等。
尽管价格不菲,家长们仍旧趋之若鹜。据媒体报道,儿童高尔夫培训在江浙一带已经形成“热潮”。除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外籍人士的子女外,当地的小学员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
家长们认为,高尔夫是一项优雅、舒缓的绅士运动,通过这种运动,可以让孩子从小培养气质、风度。其次,高尔夫运动的独立性有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应对不同环境”的能力。“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就让孩子早点接触一下这种国际化的社交方式。在孩子身上投资,我们舍得花钱。”一位家长对记者这么说。
依我看,这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是大人们自尊的需要;这不是儿童教育,而是大人们代替儿童消费。就像到酒店去消费一样,有的人就是出于一种表现和炫耀的心理,追求的是地位、自尊,或者说,是一种超人的优越感。如果我们从小花钱培养孩子的这种优越感,那可能就不是什么“幼儿精英教育”,极有可能是揠苗助长,实为“幼儿垃圾教育”,也就是从小造就未来社会的垃圾:不知付出,只知享受。
有人宣扬,这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事实上,这只是商家的妙作罢了。类似的作法,正好是国外幼儿教育极力反对的。
精打细算,不乱花钱,不浪费钱财——这是美国家庭教育从小要给孩子树立的理财的理念。尽管美国一般家庭都比较富有,但他们的生活比较简朴,不论是在家里吃饭,还是请客吃饭都比较简单。他们的生活开销也是比较有计划的。
世界巨富比尔•盖茨先生也从不用钱来摆阔。他总是告诫孩子们:“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与孩子们在一起时,比尔很少去一些豪华的餐馆就餐,有时候是由于工作而不得不光顾一些高级餐厅。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肯德基,或是到一些咖啡馆,有时还会一块光顾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商店。
田去,不可否认,出身于高阶层家庭的孩子们,一般来说比其他的学生有更多接受社交礼仪和精细教育的机会。但是,从美国的立国精神来看,美国社会摈弃旧欧洲的特权传统,崇尚独立精神和个人奋斗。正由于这一社会背景,很多富裕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去,因为很多家长认为,贵族学校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特权意识,这和他们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还有一些家庭,干脆自己掏腰包,让孩子去非洲、拉美、南亚等相对贫困的地方当志愿者,因为这些家长相信,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才必须了解下层社会。
“富也不能富孩子”, 这是美国富豪家庭的家庭教育理念。他们像巴菲特一样,宁肯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都捐出去,也不留给自己的孩子。旅美的教育学家表示,“美国崇尚的是个人奋斗,美国社会的创造力和个人潜能的激发也来源于此。美国富豪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的家长最为欠缺的地方。”
“望子成龙”,人性所致,就是一些潇洒风流的文人墨客也难以免俗。陶渊明在《责子》一诗中说:“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陶老先生膝下虽有五子,可从小到大却没有一个争气露脸的,要么懒惰厌学,要么弱智贪吃,丢尽了陶公的颜面。陶渊明号称“田园诗人”,自诩生性豁达,可摊上这么一群倒霉儿子,也不免为此顿足捶胸,长吁短叹。
古今中外,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在实际育儿过程中,有的人得到了欣慰和满足,将子女培养成为杰出的人才,而有的人却未能实现所期望的目标,留下了许多遗憾。实际上, 欣慰的少,遗憾的多。要不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可怜天下父母心”之说了。
子女不成器,把责任归于子女不争气,也未必全面。就说陶渊明吧,生下五子都不成器,我看关键原因不在五子,而在陶渊明。在于陶渊明饮酒过度,自古以来就有“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的传闻。根据优生学原理,由于陶渊明饮酒过度,以致陶渊明的五子在先天遗传基因上可能就存在缺陷。
子女不成器,根本原因是教育不得法。好的教育方法,能使一个天赋愚智的孩子成为一个成就卓著的天才;与此相反,不好的教育方法却能使那些天赋过人的孩子最终变成无所成就的凡夫俗子。也就是说,即使是天赋一样的孩子,由于教育方法的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
而今社会上揠苗助长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贵阳,幼儿园十有八九都开设了一些小学课程,如识字班、英语班、数学班等,加上各种音乐、书法、绘画等特长班。很多幼儿园还把这种教育当成“业绩”,说服前来咨询的家长。一天上午,某记者以家长身份给贵阳一家有名的幼儿园打去咨询电话,园长表示:“我们每天上午都有一节英语课,保证你的孩子能上一个好小学。”
采访中记者发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幼儿园向家长意愿妥协的结果。贵阳精英幼儿园一位老师认为,幼儿园这样做全是家长逼的,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这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而且幼儿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幼儿园要生存就必须满足家长的“口味”,幼教小学化在所难免。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引起许多幼教专家的关注。他们一致认为,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揠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