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学说话,父母的回应很重要

(2015-12-12 01:32:00)
标签:

杂谈

http://ww2/large/61b32f35gw1eyw8gjjygaj208g05yt8u.jpg     学说话,不只是音素的学习,还要复杂的肌肉运动——要快速协调十多条控制嘴唇、舌头、上颚、声带的肌肉。因此婴儿在还不懂的语言的意义之前,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从语言的学习来说,就是在为说话做准备,可以说是在进行“说话的体操”。怎么让小宝宝的这种“体操”持续?这就要看主要的抚养人妈妈或爸爸如何回应。婴儿喜欢听妈妈说话,也期望自己说话,当他咿咿呀呀的儿语获得妈妈的回应,和他“对话”的时候,他会不停地练习说话,他会看着妈妈的嘴唇,学习怎样动,会记住妈妈老在说的同一个词语,渐渐就记住了,渐渐就从观察中知道妈妈说的这个词语是什么东西,于是,“对话”中积累的经验和肌肉控制能力的增进。就开始模拟妈妈,说出单字叠音词来。

    一般婴儿在5个月时候就能够以嘴唇和舌尖运动发出bdmyi 等几个子音,10个月前后能把子音和母音合起来,发出爸、妈、呢等儿语,以后渐渐学会将不同的音节混合,发出长音节。在发出的声音被妈妈肯定,他就知道用这声音来表达一个意义。不过有些子音还很难说出,他会用一些能说的音来代替。
   
从这个学说话的发展过程来看,父母必须懂得:
   
说话必须有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只是学习发音,更要学习肌肉的控制,这就需要等待“水到渠成”,不能急于求成。
   
从出生开始,妈妈对于宝宝“说话”的回应,决定了宝宝语言发展的快慢。妈妈要学会如何与宝宝“对话”,在回应宝宝的儿语时,微笑地面对宝宝,用眼神和脸部表情与宝宝交流,柔和地用简单而重复的词语回应,嘴唇要慢动作并适度地夸张,让宝宝看得清楚。在5月大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宝宝认识常见物品的命名和常用的动作,例如宝宝要拿布娃娃,就说“娃娃,娃娃”、“妈妈拿”,重复说几遍。
   
如果生理没缺陷,宝宝2岁才开始说话也很正常,而且男孩说话会比女孩晚。不必焦急,但要在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上有作为,例如生活上的对话、念儿歌、说故事、观察各种物品时引导宝宝认识。
   
家里的语言环境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家人和孩子说不同的方言,必然会增加孩子学语言的困难。
   
在开始说话后的3年里,孩子由于吸收了许多新词汇,在说话时便想应用,但由于对这些词语还不熟悉,在说话时,思维走的比句子快,常常会因为组织句子时还要一边想词语,于是便发生说话不连贯,像是口吃般,这是正常现象。不要着急,不要干预纠正,更不要斥责或嘲笑,以自然心对待,让他慢慢说,一般会在一个时期后回复正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