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教:妈妈菜单和宝宝菜单

(2011-05-23 07:08:07)
标签:

早教

和孩子共同成长

体验

心智成长

摸着石头过河

育儿

分类: 少教多学随想录

早教:妈妈菜单和宝宝菜单
少教多学随想53  /陈禾

参加一项亲子教育分享活动时,一位妈妈说:“您说的太多了,记不下,能不能开一份早教菜单,让我们照着菜单开饭?”我一时兴起,真的即席书写,开出了两份菜单:

《和孩子共同成长》妈妈菜单
开胃菜:育儿知识与教育理念
正餐:① 婴幼儿五感刺激与律动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教材体验
     
② 认知游戏与社会化活动教材体验
     
③ 提高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的亲子互动游戏教材体验
甜点:婴幼儿兴趣培养和自主能力的养成训练计划
饮料:每天书写“宝宝成长日记”

《和孩子共同成长》宝宝菜单
开胃菜:抑制不自主的原始反射,发展婴儿的自主动作
正餐:① 婴幼儿五感刺激与律动训练
     
② 认知游戏与社会化活动
     
③ 提高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的亲子互动游戏
甜点:婴幼儿兴趣培养和自主能力的养成训练
饮料:通过亲子互动的随机教育

坦白说,这两份菜单很粗糙,当时书写,凑兴的成分多些,所以思考并不周密。现在重新思考婴幼儿早教问题,翻出来看看,忽然觉得有些意思,于是忍不住说它几句。

 

为什么要有妈妈菜单?

亲子教育和传统家庭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亲子教育是双向的,互动的。孩子的早教,爸妈是执行者,但这个执行者的任务是规划与引导。良好的规划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可行有效的教育手段上;引导必须根据孩子的特质,所以它绝不是简单地拿着教材照本宣科,或执着教鞭指东打西迫使孩子就范。它和传统观念中只要当上爸妈就拥有教子权威的概念不同,必须与时俱进的学习并体验——不学就无以致知,不在实际操作中边验证边改进就不能掌握可行的教育、实施有效的引导。因此,父母既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为保证把孩子引入正道,他就必须拥有走正道的能力。但80后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要教养的也是独生子女,育儿经验全无,都可说是白手起家,于是做孩子的学习先驱就势所必然了。

至于我写“妈妈菜单”而不是“父母菜单”,这是因为挑重担首先是妈妈,而在亲子教育的概念中,妈妈和爸爸同样重要,说“妈妈”,其实就包括了爸爸。

这个菜单的意义在告诉妈妈三件事:

第一、   妈妈的学习先于孩子,所以才有能力引领孩子成长,这个学习虽然是纸上谈兵,但重点在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掌握基础教育技术,并非脱离现实的空谈;

第二、   妈妈在和孩子的互动中体验自己的角色,整个过程也是在学习,一方面根据孩子的特质实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手段,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进行更有广度和深度的学习;

第三、   培养孩子成才是个长期工程,而且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教育手段,妈妈必须根据孩子的特质和发展状况进行持续性的学习。

这三件事,第一件是在孕期进行,属于准备阶段,一般妈妈都会做,也能做到,只是没经过体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掌握上也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我主张相关的专业机构或亲子教育专家必须为准妈妈们开办育儿课程。
   
在中国,向来缺乏系统化的“准妈妈教育”,造成了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具备育儿能力、有正确子女教养理念的妈妈,如果说履行育儿这项陌生的任务是“过河”的话,应该要有“看准水下的石头,准确地踩着过河”的能力,这样才不会经常失足滑下河去。那么怎样保证这项能力?我提出每天写“宝宝成长日记”的方式,在体验式教学的谋略中,这个策略其实就是对妈妈们进行的一个“阳谋”,让妈妈们每天临睡前有个时间——比如利用10分钟,可以静下心来检讨这一天和宝宝互动中有何收获?有何缺失?并针对缺失思考如何改进?这个自我省视也是自我赏识,其中有许多甜蜜的回忆,让妈妈在欣慰之中忘记一天的疲劳,带着微笑进入梦乡。

 

为什么要有宝宝菜单?

“宝宝菜单”其实就是协助宝宝成长的具体规划,包括了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有规划、有实施的步骤是非常重要的。我发现许多妈妈都有着一些共同点:
   
把工厂中流水作业的工作方式用于育儿,仿佛这只是一项劳动,结果累了自己,也常常耽误了孩子的成长学习与能力训练;
   
把学校的教学方式用于教育孩子(更糟的是目前不健全的应试教育下的教育模式),过早地将孩子禁锢在背诵词语和写作业的牢笼中,忽视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重要意义;
   
每天忙忙碌碌,很少和孩子互动交谈,更不会主动和孩子玩游戏。

这三个共同点,不客气地说:这样的妈妈太不专业。我这里用“专业”这个概念,并不是说妈妈必须拥有专业学历或接受专业训练,而是承认妈妈育儿,是一项很专业很慎重的任务。不论是全职妈妈或职业妈妈,养育孩子都是必须全情投入,能够有效扮演妈妈角色。既然要做妈妈,就不该给人一种“非常业余”的印象。

规划孩子的成长牵涉到个人生涯规划的更新。我问妈妈们:当上妈妈以后,感觉和以前有哪些不同?大多数妈妈的回答都是“忙得不得了”,或者“感觉自己还需要学习”。我说:这些都不是我要的答案。少女时代忙着上学、忙着交友,哪个不是忙得不得了?人生几十年,只要你不看破红尘“出家”,在生活上,哪年不是感觉还需要学习?当上妈妈很幸福,想体验到幸福,首先是接受角色的变换。不同的角色就必须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定位。所以,要当个好妈妈,最重要的是:在怀孕那天开始,你就必须重新规划你的人生。换句话说:必须更新你的“生涯规划”。理由很简单,有了孩子,你的理想、你的生活、你的精力,都不纯粹属于自己,而是亲子共有。没有这个感觉,就是还没更新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没更新,就不能好好规划孩子的成长教育。

那么,一个有规划的“宝宝菜单”如何产生?如何保证这个菜单的可行和有效?这无疑是个非常专业的课题。而这个课题必须妈妈自己来研究,来完成,别人只能给你提供各种有用的资讯,帮你解疑释难,而不能越俎代庖,替你规划。

所以,“宝宝菜单”只是一个框架,真正的内容还需要妈妈根据宝宝的特质和生活环境来填写。我当时告诉妈妈们,完成一份可行有效的宝宝菜单,必须妈妈们本身的智慧,我可以点亮你的智慧的灯,但这灯能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全凭你自己的能量。

事实就是如此。比如,通过五感刺激激活宝宝的大脑,该怎样做,妈妈必须按照环境条件、宝宝的特点、自己的能量,制定一个每日训练计划。这样的计划才会有可行性。可行,才会有效。

这里头最难的有三点:
第一,妈妈们总是急功近利,把训练的量加大,例如给1-2月的宝宝进行视觉聚焦与视觉追踪训练,原则上一次只能进行1-3分钟,但妈妈们却要做足5-10分钟,结果可想而知,正如生病时服药,你以为药量加倍就可以更快痊愈,结果反而加重病情,妈妈们千万要警惕。
第二,有些妈妈贪功冒进,某些训练该在某个阶段进行,才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2-4岁进行的手眼协调功能训练,和孩子玩各种针对性的手腕、手指灵活性和力度训练的游戏以及发展视觉想像能力、空间感知和动作顺序的涂鸦画画,你认为这样简直在浪费时间,于是直接要孩子握笔写字,结果让孩子把字写的歪歪扭扭、总分不清字形的笔划结构和书写顺序,以致认字发生困难、抄写速度太慢,影响了入学后的学习水平。
第三,不少妈妈迷信专家编写的教材和学习方法,过早地采用,以致忽略了让孩子从触摸与观察实物入手的循序渐进学习法,缺乏基本的体验,使到学习的根基浅薄,记忆系统没有发展到位,在入学以后,虽然立刻赢在起跑线上,却没有学习能力,成绩越来越差,毁了孩子的前途。

所以,我的菜单特别强调亲子互动的随机教育。所谓“随机”,就是把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和日常生活挂钩,用最浅显、最具体的体验,引导孩子认知,帮助孩子积累知识,提高智慧,为入学后进行有系统的学习做好奠基的工作。(文/陈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