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不要心灵鸡汤,要的是操作技术

(2009-09-24 02:41:31)
标签:

教养

心灵鸡汤

沟通

信念

愿景

教育

分类: 好书共享

家长不要心灵鸡汤,要的是操作技术
陈禾
  读过许多教育专家写给家长的子女教养著作,总觉得谈了许多大道理,到了关键时刻,涉及实际教养技术的操作部分,就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家长中也许有个别的人是教育专家,但绝大多数不是。他们花时间花精力来阅读专家的著作都是有所求的。道理他们懂,就是不知道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种种问题该如何解决,希望借助专家的临床经验做更精切地诊断,了解孩子的“病根”。他们期望的教育专家是像拆爆专家那样,说出教养技术的12345,明白不明白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就是了!”
    其实也不能抱怨教育专家的不作为。教育理论可以刻苦钻研,教学法可以纸上谈兵,但是针对孩子的教养技术必须直面个案,而每个案例都牵涉到不同的家庭传统、父母素养、社会因素和孩子自身的成长经历,没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作为“万应灵丹”。因为这样,专家就不敢随便开出药方,以免好心做了坏事。但在家长方面,因为在子女教养上遇到了棘手问题,急于求助,教育专家的心灵鸡汤,喝了不能解馋,当然不满意啦!
  在美国,Phillip和Jane Mountrose这两位医生兼心理学家可就不这么干。他们花了二十五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儿童的自我发展、个性成长与心灵成长的引导技术,为了实践这项研究,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创办一所非营利组织的“激励学院”,进行临床实验,还创立了一家出版公司,专门制作和发行有关沟通技巧的各种出版物、光碟和视频教材。
  Phillip本来是个特殊儿童教育专家、催眠治疗师、心灵导师、神经语言学教练和康复治疗师,拥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不过,由于专业服务的连带关系,协助家长和他们的孩子解决教养的难题,反而成为他的主要工作。他拥有马萨诸塞大学的教育硕士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美学硕士学历,主要的成就在于家庭沟通,他的著作“Getting Thru To Kids” 和“Tips and Tools for Getting Thru to Kids”,以丰富的经验、独到的见解和充满智慧的创意,为改进家庭的沟通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技术。
  Jane Mountrose医生也是一位催眠治疗师、心灵导师、康复治疗师,她同时也是个设计师和画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她主要的工作是集中在推动心灵成长,也从事个人生涯规划的专业咨询服务,这些经验对她后来开发沟通的教养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Phillip和Jane Mountrose两人无间的合作,完成了许多家庭教养的著作,还配合著作提供视频教材。不过他们的最大成就是解决沟通难题的三本书:

家长不要心灵鸡汤,要的是操作技术
  这三本书,“Getting Thru to Kids:Problem Solving with Children Ages 6 to 18”和“Getting Thru to Kids: The Five Steps to Problem Solving with Children Ages 6 to 18”其实是原版及修订版,应该算是一本。台湾的翻译家林宪正先生先后译出,由台北新苗文化事业公司出版:
  《教孩子学习沟通》    林宪正译(2001年)
  《别老怪孩子不听话》  林宪正译(台湾新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2003年10月)
  我手中只有《别老怪孩子不听话》,和原著比较,翻译本删减了一些内容,有些可惜。
  《别老怪孩子不听话》从责任心、思考与聆听技巧、沟通技术、互信等等各个方面,揭示家庭教养的问题。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提出突破亲子沟通障碍的五个步骤,并详细说明五个步骤在解决问题的程序、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教导有效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让家长了解自己的角色,除增进亲子沟通外,还引导孩子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建立孩子的价值观和信念,让孩子建立一个未来的愿景。
  作为一个“技术型教练”,作者非常重视案例的学习,所以提供了较有代表性的教养问题,分析家长与孩子的谈话及可能发展,并按照五个步骤讲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供给家长参考。另外,书内还提供许多参考数据和测试,协助家长检验沟通的成效,以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这五个与孩子沟通技巧的步骤就是:
  1. 确定问题:通过和孩子的交谈,弄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经过;
  2. 确定孩子的感受:认真聆听孩子的陈述,明确孩子心里的感受;
  3. 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发现他的信念的可能后果;
  4. 引导孩子建立新的信念:通过检验和推理,引导孩子建立一个较好的信念;
  5. 建立未来愿景:让孩子在新的信念中想像未来,而放弃了原来造成不和谐的想法。
  “Tips and Tools for Getting Thru to Kids:Innovative Approaches for Pre-Schoolers to Teens”一书则着重在讨论亲子沟通的双向通道,提供读者25种明确、具体的方法,有效地跟孩子沟通和解决问题,让家长充满信心、泰然自若地与孩子一起成长。可惜的是,这本书目前还没看见中文译本。
  作者在这两本书中一再地强调:家长要找适当的时间和孩子谈话,让孩子愿意讲出自己的问题。家长必须谨记:在和孩子讨论问题时,千万别用自己的看法去左右他的思路,例如使用“我觉得……”的语句,应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然后再共同找出解决的途径,而不是告诉孩子必须怎么做。事实上,孩子通常都会根据家长的问题,自行得到解决方法,所以要仔细聆听孩子的陈述,帮助他为自己思考,为提升自己而正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声明】本文欢迎转载或转贴,但请尊重作者,在转载或转贴时别进行删改,并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