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尺度
(2010-10-20 20:13:22)
标签:
管仲
美德
人之常情
易牙
竖刁
杂谈
|
分类:
负曝闲谈
|
人间大爱,莫过于亲情。
这不仅是因为,一样的血脉,铸就了共同的心声。
且不说什么传统美德之类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私德的话,是绝对不会有真正的公德的。人的一生,往往是毁誉参半,要想十全十美当然绝无可能。但你可以辜负一切,而唯独亲情永远不能放弃。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试想,如果一个人连亲情都能置之不顾的话,表面上看似唯唯诺诺的“忠诚”,还有什么不值得怀疑和警惕的呢?似乎,这是个很可怕的事情。
当年,齐桓公与弥留之际的管仲曾经有过一段精彩而又沉重的对话。
管仲建议齐桓公在自己死后不要重用易牙、竖刁、启方三个无用的大臣。齐桓公很不以为然的说道:“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给我吃,这样忠诚于我的人还不能信任吗?”管仲于是说:“爱自己的孩子乃是人之常情,他对自己的儿子尚且如此残忍,对待君王您又有什么不敢的呢?”。齐桓公说:“竖刁自己把自己阉割了来服侍我,这样的人还不能信赖吗?”。管仲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爱自己的身体也是人之常情,对自己的身体都那么残忍,对自己的君王又有什么不敢做的呢?”。齐桓公又说:“启方服侍我有十五六年了,丝毫不敢懈怠,他连父亲死了都不肯回去奔丧,这样的人还不能信赖吗?”。管仲说:“人间大爱莫过于孝,对自己的父母都漠不关心的人,对别人还会有什么怜悯同情之心呢?”。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意见,在管仲死后,齐桓公立即把易牙等三人流放到了偏远之地。但令人可悲的是,三年之后,桓公觉得国家治理得不够理想,又把三人召回。但仅仅过了一年,桓公病重,三人趁机作乱。桓公遭到软禁,最后活活被饿死在病榻上。三个月都不给安葬,尸体上长满了虫子。
历史不幸被管仲窥破和言中,但问题却是,没有人能够为自己的轻信买单。只有死后,成为笑柄,令所有后人为之心酸和恐惧。难以想象,我们见到的“忠诚”竟然会是这样的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连禽兽都不如了。实际上,就在我们沉浸于甜言蜜语的恭维而自我陶醉的时候,其实是相当危险的。很多时候,我常常是这么认为的,不孝敬父母之人,断是不可交之人。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尚且不闻不问,冷漠无情,你还能指望有朝一日为你“两肋插刀”么?由此可以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爱自己方能爱他人,孝父母方能忠君事。否则,所有的冠冕堂皇都是不堪一击的,经不起历史的追问和检验。这种虚情假意,危害的不仅仅是社会的道德秩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祸国殃民的“源头”。出事,也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了。有时,我倒是有点欣赏明清两朝时的制度,家人仙逝,作为儿子的为官者必须“丁忧”(离任守孝),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虽然是过头了一些,但总要比管仲所说的上述三人强之百倍,乃至万倍。终究,在道德舆论的重压之下,没人敢成为众矢之的,不管你是情愿,还是不情愿。
大同小异,道理都是一样的。一个国家尚且如此,人与人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的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