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棒杀”与“捧杀”

(2010-09-25 14:51:18)
标签:

方舟子

天朝

捧杀

棒杀

fc4

杂谈

分类: 特别关注

    棒杀与捧杀,从字面上看,二者确有几近相似之处。

     而实际上,“棒杀”也好,“捧杀”也罢,结果也都是一样的,根本的区别在于方式方法的迥异。前者一般都是直接的,并且带有一定的血腥与暴力。前些日子,打假先锋方舟子就被人“棒杀未遂”了一次。虽然没有成功,却也足以让“方大侠”记上一辈子了。这次事件,方舟子无疑是早有思想准备的。否则的话,恐怕真就成了“锤下之鬼”了。由此不难想象,“棒杀”的特点就是以暴力的形式索人性命,来得迅猛,去得也快。而“捧杀”则通常采取一种温柔的方式,绝对近似于某些“拍马屁、戴高帽”之类的精神贿赂。这种方式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是最为凶险的。其可怕之处就在于使人防不胜防,让你在自我陶醉中陷入“死地”。先是有人抬着、哄着、捧着,待将你搞得晕头转向,麻醉得丧失了警惕时,也就“磨刀霍霍”了。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杀人于无形的描述,且不说有没有这种武功,但其结果想来与“捧杀”并无二致。

    棒杀与捧杀,二者一为明枪,二为暗箭。一般人能躲得了“棒杀”,却躲不了“捧杀”。所谓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是这个道理。方舟子侥幸躲过了来势汹汹的一铁锤,想来也应该知道背后还有不少的暗箭对着他吧!其实,无论是在官场上,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但人们之所以注重防范“棒杀”,而忽视“捧杀”,无非就在于,没有多少人会把裹着糖衣的炮弹当作真正的炮弹。在清代,日本人一直是把我们当作天朝大国来供奉的,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把个皇帝老儿着实高兴的不行,人家拿着热脸贴咱的冷屁股,咱能不陶醉么!但后来却是不一样了,明治维新之后,人家强大起来了,而我们却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下一步步走向衰落,大厦将倾,挨打也就成为必然了!以前我们强大的时候,人家是捧着咱,好让咱“自我感觉良好”,然后关起门来厉兵秣马。一旦条件成熟了,“捧杀”也就变成了“棒杀”。从“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日本鬼子不知杀害了多少中国人。一寸山河一寸血,当年的天朝大国几乎亡于弹丸之地的倭寇之手。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日本鬼子要再像以前那样侵略我们显然已不太可能。但问题却是,放下大棒的日本鬼子重新拾起了“捧杀”的伎俩,给我们讲什么“友谊”啊、“一衣带水”之类的,极力想让我们忘记仇恨,忘记历史,但其骨子里面的“大棒”却从来都是没有放下过的,时不时的挑衅一番,试探一下你的底线,这实际上就是“棒杀”与“捧杀”的交互利用。事物是讲究轮回的,谁能预料不久的将来,还会不会有第二个八年抗战,九年抗战?所有这些,务必要引起国人的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的掉以轻心。强盗,往往是有备而来,而我们,是否也要有所准备呢?

    孔子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意思是说有器可以不用,但不可无器。按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最后,少主说:酒,不可少。猎枪,尤为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