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政治教育的“虚”与“实”
(2009-08-21 08:53:00)
标签: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原动力杂谈 |
分类: 触类旁通 |
一提到政治教育,人们往往与“耍嘴皮子”、“玩虚的”联系到一起,说到底,就是只务虚,不务实,与时代发展和当今社会环境难以接轨。甚至有的同志还认为,政治教育本来就是一个拾遗补缺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有它不多,没它不少。我认为,持此观点的同志,要么是理论的肤浅,要么就是思想认识上存有偏见。
关于务实务虚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里有明确的解释:务虚,是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方面进行研究讨论;务实,则是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由此可见,二者是辨证统一的,没有务虚的务实将是盲目的,没有务实的务虚则是清谈、空谈,失去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从表现形式上看,既务虚,也务实。之所以给人们一种“只务虚”的错觉,那是因为,一堂好的政治教育课、一次谈心交流活动远没有跑个五公里、干点具体工作来得实在。但我们不能以此而否定政治教育固有的地位。确切地讲,政治教育搞不搞大不一样,搞得好与差效果也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给我们的是干好工作的强大动力,是精神支撑。我们知道,人不是机器,也不是钢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他的一切行动,虽然来自外界的强制干预和制度约束,但这些都是被动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自觉的、愉悦的,这就需要内在的原动力。那么,这个原动力靠什么来获得呢?
我认为,原动力的获得既靠先天的既得,又靠后天的教育培养,说到底就是精神上的灌输,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上大课进行主题教育还是随机教育,即便是三五分钟、三五句话,也会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它既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