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周二菜场,是每个周二才营业的菜市场,蔬菜品种丰富,大多蔬菜来自白人农场和黑人农场,一部份受国人喜爱的蔬菜来自中国人农场。
顾客80%是中国人,中资企业买菜都是一卡车一卡车的拉,最贵生姜和蒜头合人民币35元一公斤,其它蔬菜比国内价格稍高。苹果、梨、猕猴桃等进口水果价格很贵是国内的2或者3倍。本土香蕉、菠萝、木瓜、芒果、菠萝蜜特好吃,不加甜蜜素,不打催熟针。
曾经在马拉维待了数年,那边的蔬菜都是非洲本土特色如:茄子、包菜、土豆、洋葱、青椒豌豆,黄瓜等,十来样蔬菜,品种单一,没有中国人的农场。
赞比亚的蔬菜和马拉维比起来,简直可以用丰富之极来形容!萝卜、菠菜、莴笋、韭菜、荷兰豆、大白菜、鸡毛菜、小青菜、平菇、鸡腿菇、豆芽、豆腐、豆干等等,加上本土蔬菜,咋一看!以为置身于国内某个菜场。
最后2幅图片是这个周二买的蔬菜,放入冰箱冷藏,慢慢地吃上一星期,虽然不怎么新鲜,但能吃上已觉得很满足了!
非洲马拉维菜场的蔬菜都是以“堆”“个”或“捆”的大小来区分价格的,这和他们的教育有关,在温饱成问题的马拉维很多人上不起学。赞比亚卢萨卡菜场的黑人商贩用起来那种简易的“称”,无论你买什么他们都给你称到整数KG,几两他们是不会算的。
虽然赞比亚的小商贩用起了称,比马拉维人聪明多了。但缺斤少两的现象太严重了,听朋友说去水果摊买猕猴桃,40元一公斤,称了2公斤回家一称整整少了1斤,然后回菜场找摊主,他宁愿不做这个生意也不会把少的分量的钱退还给顾客。真没有王法。后来我们去菜场买菜带个电子小称,那些奸商不敢再缺斤少两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