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孟京辉: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我们觉得可以做一个独角戏,在五月份左右的时候开始从茨威格的小说改编。她个人还做了另外一个版本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到六月份的时候可以从音乐创作开始,她就用阿多尼斯的诗做了一些歌曲,她自己也写了一些词,通过作词作曲可以慢慢进入,演员她自己的精神气质和整个的基本状态越来越好。到了八月份的时候她和我们的宣传总监还去了爱丁堡戏剧节,还有和当地的艺术家做了一些交流,然后用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排练,中间也经历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如履薄冰的,不知道该怎么做,但到今天已经第八场了,不管是演员的技术还是状态都挺好的。
黄湘丽:谢谢大家来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今天已经演第八场了,从排练到现在也有小半年的时间。因为从来也没有做过独角戏,所以过程还是挺难的,但我们挺享受这个过程的。今天下午演出之前导演还折磨我,他说你这个不“牛逼”啊,你得想想招啊,我也暗暗的较劲,就想应该做到更好,我也觉得我会演的越来越好,通过排练我就觉得导演变成了处女座,因为他本来是金牛座的嘛,金牛座挺好的,然后排练的时候就变的特别龟毛,导演还问我“龟毛”是什么意思?但是也特别好,让我能够变的更好,也感谢每一个观众能相信我。
观众A:我想问一下就是我对小说原著本身是特别喜欢的,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见过感情最强烈的一个是这个《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就是《纯真博物馆》,这个戏电影我也看过,好莱坞的那个版本我也看过。然后我有两个问题,在创作这个戏的时候,原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能看出来您在尽量的尊重原著,比如说感情线,大体的情节,可能有些人在做实验性的改编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改动。但有时候我就感觉有些跳线,这个戏让我感觉更多的是在表现贫穷,甚至有时候有些愤怒,就打破了原著中那种爱的纯粹,爱的绝望,那种愤怒其实让我不能理解,如果说有让她有愤怒的就是孩子死的那一刻。
孟京辉:我觉得你说的对,我们的理解差不多,你可以从原著的另外一方面来延展一下。我们在精神状态上是尊重原著的,要不然我为什么要排它呢,可以排托尔斯泰,或者像《臭虫》排马雅可夫斯基的,也有强烈的东西,坦白讲我觉得茨威格不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但是他有一种非常优秀的,懂得人生的象征,很令人着迷,他的一些传记和一些随笔比小说写的更加好,但是这几个小说比较著名,比如他的《马来狂人》、《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我觉得都非常出色,但是我们在排练,我们怎么和一个精神那么强大的人对话,这个就是提出来了要求,其实我对一个女人的这种爱不感兴趣,和我没有关系,但重要的是它有这个浓浓的,最后折射出来的一个人生的无奈的这个结论和我有关系,我们在尽量的和原著在对话。读小说你可以把一丝一缕的情愫放到故事情节中去看,但是做舞台剧,就像一根线,一开始就把皮给剥开了,就没什么意思了,但是大致上来讲,我们是尊重原著的。
黄湘丽:对于我来说就是不仅仅是让你看到你想像到的那些字面或者含义,就像导演说的要延展开来看。其实我排练的时候也在想,这个女人没有恨吗?我觉得是有的,你只是看到作者写出来这个女人一瞬间的状态,那他没有写出来的时刻呢?那我们为什么不把他没有呈现出来的情感放到舞台上呢,这样人物我觉得会更立体,更饱满。这是一个大无畏、奉献的女人,狂拧的去爱,我觉得我们展现出来的更立体,更人性化,更真实,这也是我们想表达的东西。这样的一个女人可能我们也会有质疑,她是有一些藏着的感情在里面的,所以现在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戏。
孟京辉:其实有时候她也不是恨W先生,她是在恨自己,比如说我儿子,最近英语不太好,他不恨英语老师,他是恨自己,我也劝他,其实不怨你,因为爸爸也学的不好,我发现劝也没用。我觉得你很敏感,这些东西跟你这些感受感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有很多浓浓的契合的东西。
观众A:还有就是有一段感觉演员已经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那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情绪很激动,这个人什么时候破表就是她的上限,我觉得这个戏里面,那种情绪就一直都没有破表,突然间就疯了,很多情绪就没有积蓄到那个地步。
孟京辉:我了解你的意思了,今天因为说到这个了,我也做了一个note,什么时候她彻底崩溃了,就是她见到W先生的仆人的那一瞬间,我觉着我们这两天可以再改,谢谢你。
观众B:导演您好,是这样,我有几个戏剧过程中的表现手法,先说一段法语是什么呢?是不是装十三呢?还有就是女主角疯狂的做菜的那一段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孟京辉:第一个就是先把你们弄懵了,也是装十三的一种形式。但是法语这段,原著本里有,小说里是说她的儿子念法语的时候就像一个小喜鹊一样,所以我就希望她能说一段法语,也像小喜鹊一样,我觉得这是一种姿态,我喜欢这种装十三的方式。第二个问题,因为有的时候,如果你是导演的话,你怎么表现一个人怀孕了。
观众B:如果是我的话,就像小说原著里是在他们的信中说到的。
孟京辉:这样多没劲啊,就自己过去说我怀孕了,做饭是她陌生化的一个感觉,还有这里边包括她有好几次时空的跳接,先说W先生,然后后恶心,然后是小孩在肚子里叫,她拿着话筒在肚子上听小孩叫,有好多时光,时间的前后跳跃,我觉得挺嗨的,如果你说具体讲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太简单了,一个女的认识一个男的,然后跟这个男的上了床了,第二次又碰见这个男的,又上了床了,这个男的从来也没认出她来,破故事!这个过程,它的质感,它的精神,人生的好多差异,突如其来的东西席卷着你。然后那种场的颗粒弥漫在舞台上,演员黄湘丽的气质和这个原著的对话,会弥漫起来,这个重要。故事太一般了,谁在这里要注重故事,他得到的东西应该少,如果这个故事不重要了,而是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它的温度,它的热度,飘得那种恍惚的感觉。
观众B:之前我看您的作品,关于性的这个元素话剧要比电影或者什么难表现的很多,例如《恋爱的犀牛》,里面有一段暗示马路和明明上床的片段,99年看的时候他们俩是在玩拍手游戏,05年的时候是在跑步机上,这个是拿着DV自拍的,所以我很好奇您在这方面的构思。
孟京辉:我明白你的意思,老天爷赏你这口饭吃,还要给你才华,这些招我多的是,想法太多了。我倒真有时候可怜那些在舞台上那个傻逼的不知道干什么的导演,话剧还好,至少他没那么才华横溢但也有诗意的东西在里面,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拍电影了。
观众C:孟老师,我想对刚才那位观众提出的问题说一下我的想法,因为做菜那一段是我觉得比较震撼的地方,我好像看到的不是奥地利的一个女人而是看到一个北漂女人的状态,就是半夜,好多女孩都在秀她们做菜呀什么的,她可能没有人陪她,没有爱情可谈。那就只能用填饱胃来满足自己,饮食男女,如果没有男女那就只能回到饮食这个状态了,更能表现。
观众D:谢谢给了我这个机会,一路从湖北武汉追到这里,我最后一个发言但是我没有问题,就是说一下自己的观剧感受。
孟京辉:谢谢支持蜂巢剧场。
观众D:之前看过徐静蕾导的电影,原著我也很喜欢。今天看过这个戏之后用两个字可以形容,一个就是轻,一个就是重,整个的节奏,包括她唱歌说话,最后嘶哑的声音,然后无声的,好像是用一种重来衬托她最后都没有问出来他是否还记得我的轻,我觉得在我心里有一种强大的对比,在我心里打下了很大的投影,还有就是每个人站在每个立场,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个共性在里边,有一种不朽的东西,都是在追求一个不朽的东西。
黄湘丽:谢谢大家来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今天已经演第八场了,从排练到现在也有小半年的时间。因为从来也没有做过独角戏,所以过程还是挺难的,但我们挺享受这个过程的。今天下午演出之前导演还折磨我,他说你这个不“牛逼”啊,你得想想招啊,我也暗暗的较劲,就想应该做到更好,我也觉得我会演的越来越好,通过排练我就觉得导演变成了处女座,因为他本来是金牛座的嘛,金牛座挺好的,然后排练的时候就变的特别龟毛,导演还问我“龟毛”是什么意思?但是也特别好,让我能够变的更好,也感谢每一个观众能相信我。
观众A:我想问一下就是我对小说原著本身是特别喜欢的,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见过感情最强烈的一个是这个《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就是《纯真博物馆》,这个戏电影我也看过,好莱坞的那个版本我也看过。然后我有两个问题,在创作这个戏的时候,原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能看出来您在尽量的尊重原著,比如说感情线,大体的情节,可能有些人在做实验性的改编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改动。但有时候我就感觉有些跳线,这个戏让我感觉更多的是在表现贫穷,甚至有时候有些愤怒,就打破了原著中那种爱的纯粹,爱的绝望,那种愤怒其实让我不能理解,如果说有让她有愤怒的就是孩子死的那一刻。
孟京辉:我觉得你说的对,我们的理解差不多,你可以从原著的另外一方面来延展一下。我们在精神状态上是尊重原著的,要不然我为什么要排它呢,可以排托尔斯泰,或者像《臭虫》排马雅可夫斯基的,也有强烈的东西,坦白讲我觉得茨威格不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但是他有一种非常优秀的,懂得人生的象征,很令人着迷,他的一些传记和一些随笔比小说写的更加好,但是这几个小说比较著名,比如他的《马来狂人》、《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我觉得都非常出色,但是我们在排练,我们怎么和一个精神那么强大的人对话,这个就是提出来了要求,其实我对一个女人的这种爱不感兴趣,和我没有关系,但重要的是它有这个浓浓的,最后折射出来的一个人生的无奈的这个结论和我有关系,我们在尽量的和原著在对话。读小说你可以把一丝一缕的情愫放到故事情节中去看,但是做舞台剧,就像一根线,一开始就把皮给剥开了,就没什么意思了,但是大致上来讲,我们是尊重原著的。
黄湘丽:对于我来说就是不仅仅是让你看到你想像到的那些字面或者含义,就像导演说的要延展开来看。其实我排练的时候也在想,这个女人没有恨吗?我觉得是有的,你只是看到作者写出来这个女人一瞬间的状态,那他没有写出来的时刻呢?那我们为什么不把他没有呈现出来的情感放到舞台上呢,这样人物我觉得会更立体,更饱满。这是一个大无畏、奉献的女人,狂拧的去爱,我觉得我们展现出来的更立体,更人性化,更真实,这也是我们想表达的东西。这样的一个女人可能我们也会有质疑,她是有一些藏着的感情在里面的,所以现在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戏。
孟京辉:其实有时候她也不是恨W先生,她是在恨自己,比如说我儿子,最近英语不太好,他不恨英语老师,他是恨自己,我也劝他,其实不怨你,因为爸爸也学的不好,我发现劝也没用。我觉得你很敏感,这些东西跟你这些感受感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有很多浓浓的契合的东西。
观众A:还有就是有一段感觉演员已经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那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情绪很激动,这个人什么时候破表就是她的上限,我觉得这个戏里面,那种情绪就一直都没有破表,突然间就疯了,很多情绪就没有积蓄到那个地步。
孟京辉:我了解你的意思了,今天因为说到这个了,我也做了一个note,什么时候她彻底崩溃了,就是她见到W先生的仆人的那一瞬间,我觉着我们这两天可以再改,谢谢你。
观众B:导演您好,是这样,我有几个戏剧过程中的表现手法,先说一段法语是什么呢?是不是装十三呢?还有就是女主角疯狂的做菜的那一段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孟京辉:第一个就是先把你们弄懵了,也是装十三的一种形式。但是法语这段,原著本里有,小说里是说她的儿子念法语的时候就像一个小喜鹊一样,所以我就希望她能说一段法语,也像小喜鹊一样,我觉得这是一种姿态,我喜欢这种装十三的方式。第二个问题,因为有的时候,如果你是导演的话,你怎么表现一个人怀孕了。
观众B:如果是我的话,就像小说原著里是在他们的信中说到的。
孟京辉:这样多没劲啊,就自己过去说我怀孕了,做饭是她陌生化的一个感觉,还有这里边包括她有好几次时空的跳接,先说W先生,然后后恶心,然后是小孩在肚子里叫,她拿着话筒在肚子上听小孩叫,有好多时光,时间的前后跳跃,我觉得挺嗨的,如果你说具体讲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太简单了,一个女的认识一个男的,然后跟这个男的上了床了,第二次又碰见这个男的,又上了床了,这个男的从来也没认出她来,破故事!这个过程,它的质感,它的精神,人生的好多差异,突如其来的东西席卷着你。然后那种场的颗粒弥漫在舞台上,演员黄湘丽的气质和这个原著的对话,会弥漫起来,这个重要。故事太一般了,谁在这里要注重故事,他得到的东西应该少,如果这个故事不重要了,而是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它的温度,它的热度,飘得那种恍惚的感觉。
观众B:之前我看您的作品,关于性的这个元素话剧要比电影或者什么难表现的很多,例如《恋爱的犀牛》,里面有一段暗示马路和明明上床的片段,99年看的时候他们俩是在玩拍手游戏,05年的时候是在跑步机上,这个是拿着DV自拍的,所以我很好奇您在这方面的构思。
孟京辉:我明白你的意思,老天爷赏你这口饭吃,还要给你才华,这些招我多的是,想法太多了。我倒真有时候可怜那些在舞台上那个傻逼的不知道干什么的导演,话剧还好,至少他没那么才华横溢但也有诗意的东西在里面,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拍电影了。
观众C:孟老师,我想对刚才那位观众提出的问题说一下我的想法,因为做菜那一段是我觉得比较震撼的地方,我好像看到的不是奥地利的一个女人而是看到一个北漂女人的状态,就是半夜,好多女孩都在秀她们做菜呀什么的,她可能没有人陪她,没有爱情可谈。那就只能用填饱胃来满足自己,饮食男女,如果没有男女那就只能回到饮食这个状态了,更能表现。
观众D:谢谢给了我这个机会,一路从湖北武汉追到这里,我最后一个发言但是我没有问题,就是说一下自己的观剧感受。
孟京辉:谢谢支持蜂巢剧场。
观众D:之前看过徐静蕾导的电影,原著我也很喜欢。今天看过这个戏之后用两个字可以形容,一个就是轻,一个就是重,整个的节奏,包括她唱歌说话,最后嘶哑的声音,然后无声的,好像是用一种重来衬托她最后都没有问出来他是否还记得我的轻,我觉得在我心里有一种强大的对比,在我心里打下了很大的投影,还有就是每个人站在每个立场,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个共性在里边,有一种不朽的东西,都是在追求一个不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