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参与演后谈的主创有:导演孟京辉,音乐设计杨帆,演员丁一滕、丁博轩、张晓飞、朱金樑、关笑天、刘润萱、梁诗冉、杨悦心、毛雪雯、刘沛源、钟文斌、
陈众孚、潘艺烁、杨景然、江山、姜明辰、任悦。
孟京辉:谢谢大家参加我们《我爱xxx》演后的一个座谈,大家看我们所有的演员都在台上。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交流。所有的演员都是《我爱xxx》的演员,我是这个戏的导演孟京辉,还要特别介绍的是杨帆,她是这个戏的现场演奏,同时也是这个戏的作曲。我们这边有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有上海戏剧学院的,有北京电影学院的,有传媒大学的,我想特别介绍一下我们最小的江山,他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90后,最老的是我!
我们这个戏是94年的时候在北京东四六条的一个小地方开始的,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内部演出了6场,一直到将近二十年一直没有演。直到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去纽约,突然想起来觉得可以把这个《我爱xxx》关于个人、关于集体、关于集体回忆,关于一个语言的暴力,关于一个内心的躁动,关于一个愤怒,关于一个我们不想结束的一个状态,我们把他重新的勾回来。我们用了四个多星期的时间,中间有过休息,然后就上演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们的主创演员交流。
观众A:您在那个戏剧宣传中说,语言本身没有意义,但是确实我们生存的唯一凭证。我想请您根据这部戏解释一下这句话。另外是关于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您是怎么想的?
孟京辉:我首先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我强烈的爱的所有宾语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形式也是比较简洁的。大家看到舞台美术还有灯光的表达,也没有那么多做作的东西,都是特别直接的,所以从形式感上和内容上有一致的东西。另外关于语言我们的演员应该有这个感觉,他们在舞台上站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下场,没有到场外,到最后他们的语言已经成为他们行为的唯一的出口了。语言这个状态有一种蒙太奇的感觉,比如他们说“我爱已经受够了我们还没有开始,我爱已经受够了我们还不打算结束”,然后紧接着了一句“我爱我说到做到。”这是一个三句话的蒙太奇,可以回答你刚才那个问题,实际上语言的现实是通过他们在现场说出来的话,剧场里出来的现实是这个塑造的。谢谢你,谢谢。
观众B:我觉得现代艺术已经被程式化了,不论是舞蹈还是音乐?我想问下您对这种程式化的病毒的扩散有什么感受?
孟京辉:我特别高兴你把我们这些努力作为一个现代艺术,但是我换一个字,我觉得叫当代艺术,我会更开心一点。所谓当代艺术关注当下的,关注人的内心的。我觉得先效仿再说,至少比效仿那些老旧的、陈腐的、无耻的艺术要好。所以我觉得没事儿,你效仿着效仿着就会觉得没意思了,我要创新了、逆转了、升华了。所以我觉得不比担心这个,穷级一辈子还没弄出新的东西,对不起,老天没给你这才华。所以无所谓,只要你内心有一颗特别强烈的心,就可以了。
观众C:我看了这个戏还是挺受震撼的,我看完了觉得是一个历史。同时觉得是思想的一条线,好像反应了一个生命的一个过程似的。要反映自己灵魂的挣扎。自身的灵魂和现实的冲突。我想问自我生命的真实表现和舞台自我艺术的美是如何处理的?
孟京辉:我们在排练的时候一直在说一个玩笑,他们如果演得不好我们就会说他们这个戏太“庸现”了,什么意思呢?“庸俗的现实主义”。我们这么多年来产生了那么多的现实,他们把这种现实庸俗化了。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也是庸俗化的。我们这么说的目的就是为了我们想要找到一种所谓完全先锋,完全在意识上走在前面和独特的东西。光独特的东西有什么意思?最重要的独特要反应社会的存在状态。所以你刚才说的那些解读非常好,和我们想表达的几乎是一样的,同步的。而且也非常感谢你这个解读。谢谢。
观众C:我想问94年到现在这版你做了哪些改变,其中不变的是什么?
孟京辉:最不能改变的就是那些大师死了,明星出生了这么一个状况。和“我爱受够了”结束的这个部分。我认为中间所有的东西都能变化,我的爱好是从历史的和他们个人的一些小点出发。配合舞蹈啊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
观众D: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我想解个惑。我想问一下作为舞台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您坐的这个椅子和我们家里的椅子不一样,是走文艺路线么?
孟京辉:这个舞台是天才、帅气的舞台美术设计师张武设计的,张武跟我合作了将近十年。他设计了我的各种不同的戏,有结构性的、有概念性的,那这个作品是一个语言完成的比较强烈的,所以舞台和灯光就配合一个比较简洁的一个状态。可能你会问这个中间这个是什么意思?我其实想让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学生丁一滕来解答这个问题。
丁一滕:这个从美学上考虑特别踏实。
孟京辉:从观众的角度讲,这几个墙把空间切割了。一般这种版比较常见的是横过来,这样可以有心理空间、语言空间等等,现在这种方式是和观众是同一的。颜色和他们穿的黑白灰,地面的黑还有远处的白是一起的。灯光方面我们更强调光影,他是按明暗原则走的,我们有两个灯到最后你发现亮极了,他们的眼睛甚至毛孔都被打亮了,他们当时就感觉把自己拨开了跟你们说话一样。所以这些灯光、包括语言的简洁是跟形式连在一起的。谢谢。
观众E:看完之后确实是对无可奈何有很深的体会。一种自我的对抗和对社会的那种对抗感觉在里面。我想问当时刺激您去创作这个剧的东西是什么?演员们从这个戏中得到了什么?
孟京辉:当时做这个东西就是一种冲动。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演员从演出状态中你们想到的一个词儿?
丁一滕:踏实。
丁博轩:迥异。
张晓飞:牛x.
朱金樑:呃
关笑天:勇敢。
刘润萱:反思。
梁诗冉:赤裸裸。
杨悦心:自信。
毛雪雯:坚定。
刘沛源:磊落。
钟文斌:情感。
陈众孚:爽。
潘艺烁:简单。
杨景然:离不开。
江山:咀嚼真爱。我会爱了。
杨帆:多样性,简约的审美。
姜明辰:洗礼。
任悦:孤独和对抗。
孟京辉:好,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感受。每个人他的感知也不太一样。也就是这样多元化的每个人强烈的个性,让他组成了一个整体的形式感。这个可能对大家也会有一个比照。好我们最后一个问题。
观众F:我从乌镇回来,那里依然有您的传说。
孟京辉:乌镇?乌镇戏剧节太棒了!
观众F:那里开船的老大爷依然在想念您。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我爱xxx?
孟京辉:因为我觉得我们热爱生命。我们热爱生命的此时此刻的存在感。我们热爱生命当下带给我们的狂喜。没有这个我们无所谓,爱本身也无所谓。
观众F:第二个问题刚才说到反思。能否再多说两句?
孟京辉:反思就是说。我们还不打算结束。如果我们结束了,那好多东西也都结束了。我们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得到的快感。我们得到快感后的平静,我们开启新的空间,新的房门的欲望也没有了,所以我觉得是这个。
观众F:我想请那位心理学的同学自我介绍一下。
丁一滕:我叫丁一滕,今年22岁了,是大三的学生。第一个跟导演演的戏是《活着》,然后这次过来演《我爱xxx》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懂得珍惜了。谢谢。
孟京辉:谢谢大家。在星期三的一个不当不正的一个晚上看完这个戏跟我们在这样一个空间交流。感谢大家。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在这个奇奇怪怪的、人云亦云的、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我们擦肩而过,彼此的凝望我觉得都是一个缘分。我觉得如果说,我们看完戏以后,还能坐下来,回到家以后在床上轰然到地。我觉得我们再谈论一下《我爱xxx》就够了。谢谢大家。
陈众孚、潘艺烁、杨景然、江山、
孟京辉:谢谢大家参加我们《我爱xxx》演后的一个座谈,大家看我们所有的演员都在台上。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交流。所有的演员都是《我爱xxx》的演员,我是这个戏的导演孟京辉,还要特别介绍的是杨帆,她是这个戏的现场演奏,同时也是这个戏的作曲。我们这边有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有上海戏剧学院的,有北京电影学院的,有传媒大学的,我想特别介绍一下我们最小的江山,他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90后,最老的是我!
我们这个戏是94年的时候在北京东四六条的一个小地方开始的,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内部演出了6场,一直到将近二十年一直没有演。直到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去纽约,突然想起来觉得可以把这个《我爱xxx》关于个人、关于集体、关于集体回忆,关于一个语言的暴力,关于一个内心的躁动,关于一个愤怒,关于一个我们不想结束的一个状态,我们把他重新的勾回来。我们用了四个多星期的时间,中间有过休息,然后就上演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们的主创演员交流。
观众A:您在那个戏剧宣传中说,语言本身没有意义,但是确实我们生存的唯一凭证。我想请您根据这部戏解释一下这句话。另外是关于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您是怎么想的?
孟京辉:我首先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我强烈的爱的所有宾语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形式也是比较简洁的。大家看到舞台美术还有灯光的表达,也没有那么多做作的东西,都是特别直接的,所以从形式感上和内容上有一致的东西。另外关于语言我们的演员应该有这个感觉,他们在舞台上站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下场,没有到场外,到最后他们的语言已经成为他们行为的唯一的出口了。语言这个状态有一种蒙太奇的感觉,比如他们说“我爱已经受够了我们还没有开始,我爱已经受够了我们还不打算结束”,然后紧接着了一句“我爱我说到做到。”这是一个三句话的蒙太奇,可以回答你刚才那个问题,实际上语言的现实是通过他们在现场说出来的话,剧场里出来的现实是这个塑造的。谢谢你,谢谢。
观众B:我觉得现代艺术已经被程式化了,不论是舞蹈还是音乐?我想问下您对这种程式化的病毒的扩散有什么感受?
孟京辉:我特别高兴你把我们这些努力作为一个现代艺术,但是我换一个字,我觉得叫当代艺术,我会更开心一点。所谓当代艺术关注当下的,关注人的内心的。我觉得先效仿再说,至少比效仿那些老旧的、陈腐的、无耻的艺术要好。所以我觉得没事儿,你效仿着效仿着就会觉得没意思了,我要创新了、逆转了、升华了。所以我觉得不比担心这个,穷级一辈子还没弄出新的东西,对不起,老天没给你这才华。所以无所谓,只要你内心有一颗特别强烈的心,就可以了。
观众C:我看了这个戏还是挺受震撼的,我看完了觉得是一个历史。同时觉得是思想的一条线,好像反应了一个生命的一个过程似的。要反映自己灵魂的挣扎。自身的灵魂和现实的冲突。我想问自我生命的真实表现和舞台自我艺术的美是如何处理的?
孟京辉:我们在排练的时候一直在说一个玩笑,他们如果演得不好我们就会说他们这个戏太“庸现”了,什么意思呢?“庸俗的现实主义”。我们这么多年来产生了那么多的现实,他们把这种现实庸俗化了。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也是庸俗化的。我们这么说的目的就是为了我们想要找到一种所谓完全先锋,完全在意识上走在前面和独特的东西。光独特的东西有什么意思?最重要的独特要反应社会的存在状态。所以你刚才说的那些解读非常好,和我们想表达的几乎是一样的,同步的。而且也非常感谢你这个解读。谢谢。
观众C:我想问94年到现在这版你做了哪些改变,其中不变的是什么?
孟京辉:最不能改变的就是那些大师死了,明星出生了这么一个状况。和“我爱受够了”结束的这个部分。我认为中间所有的东西都能变化,我的爱好是从历史的和他们个人的一些小点出发。配合舞蹈啊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
观众D: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我想解个惑。我想问一下作为舞台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您坐的这个椅子和我们家里的椅子不一样,是走文艺路线么?
孟京辉:这个舞台是天才、帅气的舞台美术设计师张武设计的,张武跟我合作了将近十年。他设计了我的各种不同的戏,有结构性的、有概念性的,那这个作品是一个语言完成的比较强烈的,所以舞台和灯光就配合一个比较简洁的一个状态。可能你会问这个中间这个是什么意思?我其实想让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学生丁一滕来解答这个问题。
丁一滕:这个从美学上考虑特别踏实。
孟京辉:从观众的角度讲,这几个墙把空间切割了。一般这种版比较常见的是横过来,这样可以有心理空间、语言空间等等,现在这种方式是和观众是同一的。颜色和他们穿的黑白灰,地面的黑还有远处的白是一起的。灯光方面我们更强调光影,他是按明暗原则走的,我们有两个灯到最后你发现亮极了,他们的眼睛甚至毛孔都被打亮了,他们当时就感觉把自己拨开了跟你们说话一样。所以这些灯光、包括语言的简洁是跟形式连在一起的。谢谢。
观众E:看完之后确实是对无可奈何有很深的体会。一种自我的对抗和对社会的那种对抗感觉在里面。我想问当时刺激您去创作这个剧的东西是什么?演员们从这个戏中得到了什么?
孟京辉:当时做这个东西就是一种冲动。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演员从演出状态中你们想到的一个词儿?
丁一滕:踏实。
丁博轩:迥异。
张晓飞:牛x.
朱金樑:呃
关笑天:勇敢。
刘润萱:反思。
梁诗冉:赤裸裸。
杨悦心:自信。
毛雪雯:坚定。
刘沛源:磊落。
钟文斌:情感。
陈众孚:爽。
潘艺烁:简单。
杨景然:离不开。
江山:咀嚼真爱。我会爱了。
杨帆:多样性,简约的审美。
姜明辰:洗礼。
任悦:孤独和对抗。
孟京辉:好,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感受。每个人他的感知也不太一样。也就是这样多元化的每个人强烈的个性,让他组成了一个整体的形式感。这个可能对大家也会有一个比照。好我们最后一个问题。
观众F:我从乌镇回来,那里依然有您的传说。
孟京辉:乌镇?乌镇戏剧节太棒了!
观众F:那里开船的老大爷依然在想念您。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我爱xxx?
孟京辉:因为我觉得我们热爱生命。我们热爱生命的此时此刻的存在感。我们热爱生命当下带给我们的狂喜。没有这个我们无所谓,爱本身也无所谓。
观众F:第二个问题刚才说到反思。能否再多说两句?
孟京辉:反思就是说。我们还不打算结束。如果我们结束了,那好多东西也都结束了。我们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得到的快感。我们得到快感后的平静,我们开启新的空间,新的房门的欲望也没有了,所以我觉得是这个。
观众F:我想请那位心理学的同学自我介绍一下。
丁一滕:我叫丁一滕,今年22岁了,是大三的学生。第一个跟导演演的戏是《活着》,然后这次过来演《我爱xxx》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懂得珍惜了。谢谢。
孟京辉:谢谢大家。在星期三的一个不当不正的一个晚上看完这个戏跟我们在这样一个空间交流。感谢大家。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在这个奇奇怪怪的、人云亦云的、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我们擦肩而过,彼此的凝望我觉得都是一个缘分。我觉得如果说,我们看完戏以后,还能坐下来,回到家以后在床上轰然到地。我觉得我们再谈论一下《我爱xxx》就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