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上)——山西全景七日游(十三)
标签:
山西省五台山 |
分类: 旅游休闲 |
2018年9月28日下午四时四十五分,我们乘旅游大巴到达“五台山景区”。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隶属忻州市五台县,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其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其名。
据传:“五台山”曾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其中台内39处,台外8处。
“台怀镇”地处五台山五大高峰怀抱之中,故名“台怀”。五台山人把“台怀镇”称为“台内”,其它地区则称“台外”。所以说五台县台怀镇是寺庙集中分布的地方,有显通寺、塔院寺、万佛阁、南山寺、黛螺顶、普化寺、殊像寺、镇海寺、文殊寺、三塔寺、梵仙寺、七佛寺、集福寺、普寿寺、吉祥寺……。
通过“五台山景区”检票口,我们于当日下午五时十六分进入“镇海寺”参观游览。
“镇海寺”位于“台怀镇”南清水河西侧,是 “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左右两侧环绕的山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拱背弯腰,腾挪围抱;寺院在两山合抱的一个石山嘴上,宛若一颗宝珠。
我们沿着有182级石阶的崎岖坡道而上,来到“镇海寺”。寺前竖有幡杆,卧有石狮,筑有山门。寺内现仅存有四座大殿,分别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关公殿。天王殿正置弥勒佛,两侧为明塑四大天王,背后石雕韦陀菩萨;大雄宝殿为单眼歇山顶转角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世佛,均为木雕金妆,造像庄严;观音殿又称文殊殿,殿内、外分别有康熙、乾隆御书“金光轮殿”、“性目净果”两匾,殿内还有一块乾隆书写的御制诗匾,正中佛坛上供奉“三大士”像,观音居中,文殊居左,普贤居右,两侧的十八罗汉,有数尊支腿盘坐,双目圆睁,其态憨拙可爱;关公殿中供奉伽蓝菩萨、关羽,还有周仓、关平、赤兔宝马、马童一组塑像。
“镇海寺”南院是清章嘉活佛的住所——永乐院,院内有乾隆五十一年建造的十五世章嘉活佛墓塔。高九米多、状如藻瓶的石塔在长七点九米、宽七米、高一点三米的平台上立着。塔基八角,每角塑有大力士,基座八面雕有人物图,并着彩;塔腹正中雕有三尊坐佛,另外围有八尊站像;圆腹之上,立有层层内缩的尖顶,造型别致,精雕华美。













五台山脍炙人口的康熙寻父的传说就发生在镇海寺。
相传,一次康熙到镇海寺寻找他的父亲,见殿前有个打扫庭院的和尚,上身穿半新半旧的对襟棉袄,下身穿深蓝色夹裤,脚着一双圆口布鞋,面相端庄令人可亲。康熙便问大名,那和尚说:“既然出家何来姓名”。康熙觉得口音好熟悉,有试探地问:“法师为何出家?”只见那和尚竟耳若无闻,只管扫地。康熙觉得自己问话有点唐突,但他还是不放过这个机会,便试探着说:“既然出家总有事,身居佛寺亦有事,法师不念家中人,家中上下念法师。”康熙说完,却见那和尚身子微微一抖,随即丢弃笤帚,没好气的说:“僧人自有僧人事,家事自有家中人,僧事家事皆国事,家人僧人皆清人。”边说边要走去。康熙见状,紧迫一步问:“请问法师法名?”那和尚回头说:“八叉”。说完一转身就不见了。康熙急忙进入课堂,打问这位叫“八叉”的和尚,众人都说没有。
康熙随即起驾南山寺,路上突然醒悟,这“八叉”不就是一个“父”字吗!又慌忙回到镇海寺,派人在寺内外搜寻了一番,也不见那位和尚的踪影,便失望地走出殿门,却发现院墙上有新写的一首诗:“离俗当僧花山寺,不慎破碗被赶出。古有子债父来偿,今需父债子来还。”这首诗是说,顺治在花山寺(镇海寺)出家,不小心打了寺院的饭碗,希望儿子替他还这笔债。康熙把这首诗拓印带回京城,太皇太后和太后见是顺治的笔迹,不由涕泪交流,吩咐康熙给他父亲办这件事。康熙即命景德镇烧一窑上好的瓷碗,又一次朝山时,送给了镇海寺和各个寺院。
约半个多小时的参观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太原导游张文奇又把我们领到“普化寺”游览。
“普化寺”位于“台怀镇”清水河东侧山脚下,创建于明代,原名“帝释宫”,明末改名为“玉皇庙”,清末重建,更名为“普化寺”,为佛道合一的寺观,现为佛教寺院。寺宇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8900平方米,共有殿堂82间、僧房120多间、居士寮130间,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佛殿和卧佛殿。中轴线左右各有两进跨院,整体呈凤凰展翅格局,是一座以砖石雕刻艺术为特色,并具有园林风格的寺院。
我们依次参观游览了影壁、天王殿、大雄宝殿、三佛殿等。
“普化寺”前立有“影壁”,长约15.6米,高8米厚1.6米,是五台山最长的一道“影壁”。“影壁”底座为汉白玉石雕束腰须弥座;中部墙嵌有三块圆面形石雕,正中一幅为“福禄寿”三星照,左右分别为“文王别子”和“渭水求贤”;顶部为仿木构砖雕,飞檐斗拱,雕饰华美,整个影壁结构严谨,雕工细致,是五台山砖雕艺术之珍品。
从影壁左侧的砖券洞人院,看到的第一座是天王殿。殿额立一块石制匾,匾刻“普化寺”三字。天王殿三门并开,前檐墙上镌刻有“法轮常转”四字。殿内两壁供有雄壮威武的四大天王,正中殿坛上的弥勒像又置于精雕细缕、着彩涂金的仿殿堂结构的小木龛内,弥勒像屏扇的背面,立有石雕韦驮菩萨像。
再往后就是“大雄宝殿”了,坐东向西的大雄宝殿,南北两侧各有上下两层三十间木楼建筑,层层出廊,廊柱排排,楼廊中段墀头之间以券洞相通,下廊与上廊有木梯相接。沿楼廊绕转,或立于楼底下凭栏观光,又有一种满眼风光扑面而来的雅趣。






太原导游张文奇说:到“普化寺”游览,主要是瞻仰普化寺背山(又名研伽罗山)——仰天大佛。
张文奇又说:瞻仰“仰天大佛”的最佳时间是每天早晨太阳出山之时,这时可以同时领略到东台日出时的壮丽景象,看到“仰天大佛”头顶,赫然涌出万道霞光,一轮红日在霞光云海中冉冉升腾跃出,很像当年释迦牟尼佛给弟子讲《楞严经》时“头顶放无量光”的情景。另一最佳时间,是在雨雾朦胧之时。细雨薄雾之中的“仰天大佛”,显得特别静默无染,仿佛沉浸在一种禅定的境界之中。
遗憾的是,我们是在接近傍晚的时候来到“普化寺”,没有了最佳时间,只有顺着张文奇手指的方向远眺,似乎像,又不太像。但是我们看到了寺院内墙壁上展出的“仰天大佛”的大型照片,也就心满意足了。想着,“普化寺”住持妙生和尚看到“仰天大佛”那一瞬间,是何等的激动,那是一种“佛祖显灵”的奇异情景啊!
傍晚六时三十分结束了“普化寺”的参观游览,入住五台山悦峰山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