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山西全景七日游(十六)

标签:
山西省云冈石窟 |
分类: 旅游休闲 |
2018年9月29日下午三时十五分,我们乘坐旅游大巴到达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原名武州(周)山石窟寺,明代改称“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我们在太原导游张文奇的带领下,通过检票口,经过昙曜广场、礼佛大道、菩提树,跨过牌坊拾阶而上,迎面是为纪念昙曜大师,由景明四年4月6日比丘尼昙煝造的碑文石刻。然后是“云冈石窟”的山门,檐下悬挂着“入佛知见”牌匾,两则镶嵌着“于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的楹联,跨过山门就是“云冈石窟”了。




昙曜广场立着云冈石窟的开基大师昙曜的塑像;礼佛大道两边天佛列柱,柱底大象驮碑,大象长有六棵牙,象征修行六度;菩提树下是释迦牟尼佛诞生、传经布道之处;牌坊是为纪念“云冈石窟”最初开凿的推动、组织、经营者——昙曜大师而建。








我们在“云冈石窟”参观了第1至5,7,14至20窟,其它都在维修中,没有能够看到。
第1、2为窟并列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第1窟石鼓洞,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象为弥勒佛,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第2窟寒泉洞,为方形三层塔柱,每层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璧面雕出五层小塔。





第3窟灵岩寺洞,云冈最大石窟,为昙曜译经楼。后室雕刻面孔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三尊佛像,坐像高10米,两菩萨立像各6.2米。



第4窟塔廟窟,中方形立柱,前后面三佛像,左右面六佛像,中央坐像高达17米,为云冈最大石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下,窟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



第5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6窟为一组双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



第7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姿态动人。





第14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15窟是著名的“万佛洞”,主佛像是北魏的皇帝,窟内雕满小佛坐像,数量近千个,亦有“千佛洞”之称。其特点是主佛形体高大,气势非凡,“雕饰奇伟,冠于一世”的内容,强烈地反映出国家集权色彩,表现出佛教对王权的依赖性,佛教徒们忠君礼佛、拜佛如同礼皇帝。

从第16至20窟依次为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未继位)、文成帝。他们面相半圆,深目高鼻,眉眼细长,蓄八字须,两肩齐挺,肩宽体壮,右袒或通肩服装,具有浓厚的西方风格。
第16窟为三世佛,主佛释迦立像高13.5米,身着厚重的毛毡披,胸着佩结带,大裙齐胸,立于莲花座上,显示出道武帝拓跋珪征服鲜卑诸部,建立北魏王朝的英雄气概。

第17窟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主像,高达15.6米,窟小像大,表现出明元帝拓跋嗣的盛气凌人的样式。


第18窟三世佛立像,高15.5米,主像身披千佛袈裟,安详沉静地站立在二佛之中。释迦立像暗示了曾经灭过佛的太武帝拓跋焘,从面部表情露出一种忏悔的神态。正壁东上方的罗汉浮雕造像,以个性突出、形象生动,被誉为云冈早期造像的佳作。https://ss2.meipian.me/users/2498193/d06be5312a24467ab5a36a53d37396e1.jpg-mobile
第19窟是昙曜五窟中最大的佛像,高16.8米,三世佛主像释迎呈结跏趺坐,面容慈祥,端庄稳静,是景穆帝拓跋晃的象征。拓跋晃是佛教的崇拜者,可惜未登王位便去世了。窟内满雕千佛,西侧的罗眼罗实子因缘像,颇具西方造像风格。

第20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所以就叫露天大佛,主像高达13.7米,面容丰满端庄,双肩宽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呈结跏趺坐状,手势为大目如来“定印”状,定印,又称禅定印,是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的意思。露天大佛是文成皇帝的象征,他恢复佛法,开凿云冈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态,表现出佛教徒对他的敬意。

参观第20窟后,我们听到关于石窟来历的一个传说:2800年前,黄土高原北部有个大沙丘,经常从下面传来迷人的音乐。怎么回事?有人想挖开看个究竟,挖了个大坑什么也没发现,音乐也消失了,泄了气的人们纷纷离去。十来岁的小羊倌武周不甘心,每天趁羊吃草时,不停地挖呀挖,挖累了,就吹笛子,一吹就听见沙坑深处有声音在应和。
有一天,武周突然听见“我们要出去了,你快躲一躲”的说话声,他高兴地喊了声:“快出来吧,我等你们十年了。”一口气跑出十几里地外。只听见后面“轰隆”的一声,沙坑变成了山岗,并出现一座壮丽宏伟的庙宇。庙里庙外有云雾缭绕,飞天起舞,乐手演奏,钟鼓声、琴瑟声、歌唱声连成一片。
武周看得入迷,不由得向前靠近,瞬间,音乐戛然而止。仔细一看,庙宇变成了石窟,歌舞者与观赏者都变成了石人,保留着原来的姿态。这时,闻声赶来看热闹的人黑压压一片,站在了云飘云散的云岗前。不知谁叫了声“武周”,羊倌也变成了一个石人,他的手里还拿着笛子。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叫那座山为武周山。后来,人们把石窟称之为“云冈石窟”。










传说归传说,“云冈石窟”是我们的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他们用心中的一勾一划,用手中的一刀一锤镌刻出了这属于全人类的艺术瑰宝,使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石雕技艺在这千米长廊上凝固、永恒。
下午五时零五分参观结束,晚饭后入住大同绿园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