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肯定儿童的自我价值意识,立足道德的积极面引导儿童?
学生评定由“顺从型”向“创新型,个性化”转变。按照传统教育观念,对大人的话言听计从,循规循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孩子被视为好孩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所谓的坏孩子之所产生品行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由其心理年龄特点决定的。在青少年发育的某些心理年龄上,会表现出一些与社会公认价值观,道德观及家长和教师的期望不一致的行为特点。其次是好奇心求知欲驱使所致。孩子的淘气行为,往往蕴育着可贵的探索力,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为了求得一时安宁而不问青红皂白,粗暴地阻止孩子,或许因此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应积极引导,避免产生消极的后果。追求个性自由。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祟尚个性自由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育少年会大胆地向权威和制度挑战,正是这些敢于反传统的孩子,才是未来具有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评价手段: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由“分数高低型”向“创新素质高低型”转变。由于当前的教育评估机制还是以传统地考试方法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的教育质量,选拔人才。加之社会和家长则又是以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多少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高低,纵然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多强,素质多好考不上大学(重中)也得不到肯定,因此,学校及教师虽有开展创新教育之心思,也无开展创新教育之胆量。在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一试定终生的现在,可以说教育评价是创新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得以改进与完善的根本措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