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的诠释:
(2010-08-10 14:21:36)
标签:
育儿教育家庭文化文化氛围 |
创设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的诠释: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有什么样的家庭便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应该创造什么样的文化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以下四种氛围不可缺少。
一、书香氛围
知识是传家之宝,一个有远见的家庭应当努力营造书香氛围,这样不仅能促使成人加强学习,更能让孩子从小就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良好品质。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应该根据住房的具体情况,至少给孩子安排一个固定的学习地方和必要的学习条件,如有一张供孩子读书、做作业的桌子,有一个可让孩子放自己课外读物以及小物品的柜子或抽屉。不可否认,大多数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每每都会叮嘱孩子认真学习,长大成才,问题是有的家庭装修十分豪华,装备了酒吧台、卡拉OK厅,却找不到一个书橱,没有专门供孩子读书的方寸之地;至于说家长腰间别着手机,却找不到一只钢笔,更是司空见惯了,还有不少的家长一边忙着打麻将牌,一边扭头骂自己的孩子,如此氛围,孩子肯定会一边嘀咕“你自己又怎样了?”一边对这样的教育方式给予抵制。相反,一些家庭物质条件虽差,但子女个个成才。所以家庭环境的营造,并非是生活用品的时髦和高档,关键是要整洁化、条理化、知识化,孩子置身其间可得到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受到高尚情趣的熏陶,从而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
第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一种智力劳动,它的成功是智力活动的综合成果。非智力因素可播下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种子:如家长要和孩子一道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安排好读书、学习、休息的时间,并要求孩子自觉执行,孩子回到家用餐后,第一件事应是完成当天的作业,切不要因为一般的原因更改它,做作业时,要像上课一样严格,不说话、不吃东西,更不能看电视等;做完后要认真检查,不能满足于做完了事,做完了作业,要收拾好书本、文具、装好书包。课外时间,家长要带头鼓励孩子多读书,多看书,和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游戏,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孩子的日常生活丰富而有意义,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二、文明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家庭文明对培养孩子成为好学生、好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讲大道理太深奥,不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往往以家长为自己的榜样。父母是孩子塑造自我的镜子,孩子能不能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行为规范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模范履行;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父母要十分注意自身对孩子行为方式、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可能产生的巨大的影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良的习性,如说谎、失言及不负责任等,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对待孩子,否则,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往往会使孩子渐入歧途。
第二,要培养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让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做诚实、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特别是现代家庭往往容易出现爱的倒置,给予孩子的爱过多过浓,对老人的关爱却少得可怜,它导致上代人暮年陷入孤独、悲观,下一代染上娇骄二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三、进取氛围
一个家庭和一个企业一样,需要积极进取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家庭成员才能在事业上谋求进步,在学习上勇攀高峰,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以对事业的极端负责为表率,如果家长碌碌无为,怨天尤人,得过且过,势必消磨孩子上进心,埋下消极悲观的种子。我和我的爱人每当有什么奖状证书之类我总是有意无意地给孩子看,以此促进孩子进取精神的成长。
四、温馨氛围
家庭温馨和睦,精神畅快,形成合力,小康路上越奔越欢;大好时光浪费于窝里争斗,是人生的悲哀,家庭的不幸,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所以全家人要建立起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
对孩子的教育,许多家长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打是疼,骂是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等,殊不知,对孩子简单粗暴的非打即骂的态度,只能给孩子带来皮肉之苦和心灵创伤,不可能使其成为“孝子”,也成不了“才子”,而且负面影响甚多。父母粗暴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造成孩子失去自信,产生自卑、冷酷、暴躁等不良性格以至人格畸形;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产生逆反,报复心理,“破罐子破摔”,助长说谎、打架、偷窃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会导致孩子不明是非,走上歧途,等等。 一位名人曾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我们应力求使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时候接受教育,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不正是一种“不露痕迹的教育”吗?我们坚信,只要为人父母者肯做有心人,所有的家庭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营造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