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斯坦福大学:拒录北京状元因为竞争“极端激烈”

(2010-07-22 05:49:19)
标签:

斯坦福

哈佛

高考状元

李泰伯

清华

北大

留学

抢状元

顾猷

杂谈

斯坦福大学:拒录李泰伯因为竞争“极端激烈”

 

美国11所顶尖高校拒绝录取北京理科高考状元李泰伯的消息见诸报端之后,顾某没有急于公开评论,而是立即给哈佛大学校长和斯坦福大学校长发去了同样内容的电子邮件,提出两个问题:第一,贵校的录取标准时什么?第二,拒绝李泰伯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7月19日下午,史坦福校长办公室发来邮件,回复顾某提出的问题。这是一封措辞委婉的回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斯坦福大学2010年录取工作的若干情况及其录取要求。

第一,申请人数破纪录。信中说,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每一年都会评审大量的申请者,这些申请者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的申请人数更是打破记录。当然李泰伯是其中之一。

第二,录取人数相对有限。面对全球的申请者,斯坦福的招生人数相对有限,录取谁不录取谁,对斯坦福大学来说是很难做出的决定。当然再难做,还得要做。

第三,申请者特别杰出。今年的众多申请者都有非同一般的学术能力和才情,“竞争极端激烈”。

一言以蔽之,斯坦福大学说今年有太多的申请者,而这些申请者又都有非凡的竞争力,不录取李泰伯,是因为有太多“极端有竞争力”的申请者。斯坦福大学用春秋笔法,婉转地表达了不录取李泰伯的理由。

至于第一个问题,尽管斯坦福大学在回复邮件中表示,“我们不讨论录取过程,因为这是机密问题。”但它还是在回复中说:“正如你所了解的,今年,我们收到了破纪录的申请,这些申请学生都有非凡的学术能力和才情,竞争极端激烈”。

斯坦福在这里强调“非凡的学术能力和才情”(remarkable academic strengths and talents)。它选择“remarkable”这个词,中文可以翻译为“非凡的”。但这个词的词干“mark”原意为“标出”,就是从众多同类中“标出”那个与众不同的来,加上前缀re(“再一次,又”的意思),就是从被标出的“与众不同”的部分中“再标出”更加与众不同的来。这样看来,“remarkable”其实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斯坦福大学“选了又选,标了再标”的意思。

对于李泰伯的落“选”落“标”,政治神经敏锐的评论家认为是由于斯坦福等11所高校的“政治”偏见,留学专家们则暗示是因为李泰伯没有找他们进行专业包装,李泰伯自己也给出了外因和内因的分析。但斯坦福方面则毫无疑问地坚持自己“学术能力和才情”的标准,而且这种“学术能力和才情”需要达到“选了又选,标了再标”,是一种极致的标准。

这样的标准,听起来太玄了。是太玄了,但如果不玄,就不是斯坦福了。你不可以期待它量化为一二三四,或者更单一的分数标准。像清华和北大这样的大学,为了争夺高考状元打得头破血流,在境界上,完全不能与斯坦福等11所拒录李泰伯的大学同日而语。

尽管录取过程保密,决定是终局性的,不存在申诉程序,但是这些学校还是赢得了公众的普遍尊重,并没有人怀疑其中存在暗箱操作,起来对它进行挑战。至于说申请美国大学,“你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要么是女生”,否则别想,完全是把某些地区的大学录取之冠戴到美国这些名校的头上,只有日本人才有这样的不同寻常的思维。

至于说申请全额奖学金是落选的可能原因,这说明持这样看法的人完全未能理解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

李泰伯在自己的博客中,似乎提到他把斯坦福和另一所学校的传真发错了,导致了这两所学校的录取问题,但斯坦福在给顾某的邮件中,对此细节只字未提,不知是不是李泰伯同学记错了。

在邮件的最后,斯坦福大学说:“我们很遗憾李先生没能被录取,但是我们相信,他无论在哪儿继续他的学业,都会取得好成绩。”

 

 

附:斯坦福大学校长办公室致顾猷的电子邮件

Dear Mr. Gu:

Thank you for your e-mail regarding Taibo Li's application for admission.  I understand the disappointment resulting from Stanford's inability to offer him admission. Following the notice of admissions decisions, we often receive letters requesting another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s with the hope of a different decision. The president is not involved in the admissions process as a matter of policy. Neither does Stanford have a process to appeal admissions decisions. We do not discuss the admissions process, as it is confidential.

Each year, the Office of Undergraduate Admission reviews a large pool of impressive applicants, making the decision of whether or not to offer each student one of the relatively few positions in the freshman class very difficult. As you may be aware, this year we received a record number of applications from an extremely competitive group of students with remarkable academic strengths and talents.

We regret that Mr. Li was not admitted, but we are confident he will do well wherever he continues his studies.

    Best wishes,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Stanford Universit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