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11月28日以“广东英德公安原副局长实名举报副市长 称不是官员内斗”为题报道了英德市公安局原副局长谢龙生、英德市公安局原政委朱应忠联名举报英德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的报道,心情为之一振。为什么?因为反腐败一直要求实名、实事举报,只有实名、实事举报才受理,我们这些“圈外人士”哪里知道各级“公仆”窝里那些“实事”呢?所以,这一“实名、实事”的举报政策为贪官们撑起了一把大大的保护伞!这才有那么多的官员能够“腐而不败”!!!
君不见,近年落马的官员有几个不是“偶然失足”的,有几个是由普通百姓实名、实事举报再查出来的?
如果不改变“实名、实事举报”的反腐政策,反腐败是不可能深入的。只有“圈内人士”才知道各自的“政绩”,所以,在现行反腐举报制度下,谢龙生、朱应忠举报事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标杆意义,它开了官员举报官员的先河。
我认为真正要实心实意地反腐败的话,就应该完善官员举报奖励政策。比如副职举报正职,举报事实属实的话,举报者可以升任被举报者所任的正职,下级举报上级,举报属实可以升任上一级职务,即你举报谁,谁垮了,你就可以取而代之。相反,如果是诬告,不但要撤职查办,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假如是这样做的话,官员才可能会处处遵规、事事小心,因为官员周围有无数眼睛盯着你的位子,各级官员才可能真正受到监督,腐败分子才可能很快肃清,因为只有“圈内”官员才知道内情,只有举报对举报者有好处才会积极举报,我认为,这种举报奖励制度肯定要比“人大监督”要有效千百万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