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论孝的现代教育意义

(2012-11-11 09:49:26)
标签:

孝道

孔子

回家看看

色难

分类: 学校教育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周礼的继承者和推广者。作为周礼根基的孝道,孔子又有哪些独特见解呢?我认为,重温孔子对孝道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现代教育意义。 

    虽然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他还没有能力尽孝父母就走了,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然而,正是这种遗憾以及日后对周礼的学习和多年的生活体验,让孔子总结出了“孝道”的核心理念,引导后人应该如何正确地尽孝道。 

    孔子对孝道的认识在《论语·为政》里面得到了比较集中的体现: 

    一天,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执政者孟懿子,前来孔子处问孝。孔子只告诉了他两个字——无违。 
    当然,对于孔子给出的这个答案,孟懿子多少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他再怎么问,孔子也不说了。学问高深的人一般都如此——简洁且指要。好了,别在这儿纠缠了,自己回去好好琢磨吧!然而,过了一会,在弟子樊迟给自己驾车的时候,孔子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孔子对樊迟说道:“刚才孟孙氏问我该如何尽孝,我对他说‘不要违背’。” 
    孔子的这句话对于“车把式”樊迟来说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樊迟傻傻地问道:“您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孔子笑了笑说道:“‘无违’就是不要违背。不要违背什么呢?当然是礼节。父母在的时候要以礼侍奉,父母死后要以礼安葬,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要以礼来纪念。” 
    不久,孟武伯也来问孝。孔子告诉他:“父母唯其疾之忧。”要求平时多关心自己父母的身体健康。
    过了一段时间,子游也来问如何对父母尽孝。孔子对他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的很多人,认为对父母尽孝,只是能提供吃、穿、住、行那么简单,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们也不仔细想想看,自己家中喂养的那些犬马,也是到时候就给它们吃食,也有棚子住。如果对父母不敬重,那与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见大家都来问孝道,弟子子夏也来凑热闹。孔子刚开始也是只说了两个字——“色难”。当然,子夏也不是很明白,熬不住他的苦苦哀求,孔子给他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所谓‘色难’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待父母的脸色上越来越难看,保持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孔已经相当难了。不要认为父母有了事情就去照顾,有了好的东西就让父母去享用就是尽孝了。千万要注意自己当时的脸色,父母在意的不是吃穿,是心灵上的安慰!”
 
    通过以上孔子对四个人问孝的不同回答,我们可以概括出孔子对孝道的理解。孔子认为,所谓的尽孝,不仅仅是吃、穿这种单纯的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要能聆听父母的教诲,对父母要有敬畏之心等对父母精神上的安慰。 
    正如孔子所言,只给父母送去吃穿,和自己喂养一些宠物没有什么区别。平时要多回家看看父母,回家后要多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不能只顾打牌、上网、玩手机,最近网上报道:“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老人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这种教训值得大家记取。
    其实,对于父母长辈而言,他们并不期望每天大鱼大肉、锦衣玉食。他们只希望子女能多陪伴一点,能经常在身边说说话,多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才是父母最需要的。希望大家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即使不能回家,经常打电话聊聊也是应该做得到的。
 
 
常回家看看歌词: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 带上祝福
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