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师一这样的生源班有什么值得牛逼!

(2010-07-22 12:13:34)
标签:

教育

华师

理科实验班

牛逼

奥赛

高三

无知记者

应试教育

分类: 教育观点

      每年总有一些无知的记者、无能的编辑、无事的总编、无聊的报纸在炒作“最牛高三班”、“高考状元”之类的题材,昨日又有报纸报道“华师一再现‘最牛高三班’ 全班29人被名校录取”,越看越无聊,越看越愤怒。为什么应试教育屡禁不止,我认为报纸的宣传方式,中考的招生形式,学校的分班模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笔者认为,这样的班一点也不“牛”,毫无宣传推广价值,理由如下:

    1、班级人数少。从报道中知道,华师一"最牛高三班" 全班仅30人,现在有哪所中学、小学班额只有30人的?30人的班肯定比60人、90人的班级好教得多!这是傻瓜也知道的事情。

 2、都是省级尖子生。华师一有在全省拔尖招生的资格,全省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往往被华师一抢占,况且这个班是华师一的“理科实验班”,是主攻全国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五大学科的奥赛的学生,是尖子堆里的尖子,也只有19人考上北大清华,而且堂堂“理科实验班”仅有2人考上清华,玷污了“理科”之名,实在是丢脸丢得大,连考上“名校”“武汉理工大学1人”(武汉理工大学可能算得上武汉市洪山区的名校)也好意思拿来说,还有脸说“最牛”!

  3、都是有钱养的高薪教师。倾斜的招生政策使华师一“牛”了,“火”了,财源滚滚有钱了,教师工资高,负担轻(一个班才30人),把学生教好一点也是应该的,何况在“理科实验班”的“火箭班”里也有人仅仅考上连县镇二、三流高中都有学生能考上的“名校”——“武汉理工大学”。

 如果把华师一附中的教师整体搬到某县二、三流的中学,每班能够考上半个甚至四分之一个北大清华也可以说他们“牛”,把那么好的学生都堆在一个班有什么可“牛”的。只能为有人仅考上武汉理工大学这样的“名校”而感到可耻!!!

 所以,笔者认为,高中招生应该以县区为单位,不准跨县区抢夺生源,禁止给“示范高中”、“重点高中”特殊招生政策,才能营造公平的高中办学环境。招的都是优质生源算什么“示范高中”、“重点高中”,能够把普通生源培养上清华、北大那才是本事,那才牛逼,那才配得上“示范高中”、“重点高中”的名号。

 

   附录:华师一再现"最牛高三班" 全班29人被名校录取(2010年07月21日07:33楚天都市报)

全班30名学生,除1人欲出国留学外,其他29人均被重点大学录取。昨日,我省高招第一批本科录取接近尾声,华师一附中再现“最牛高三班”。

据了解,“最牛高三班”为该校理科实验班——高三(30)班。副校长汪新华介绍,该班具体录取情况为:北京大学17人、清华大学2人、复旦大学1人、中国科技大学2人、武汉大学3人、华中科技大学3人、武汉理工大学1人。

班主任杨凌武老师说,班级有男生26人、女生4人。高中三年,该班主攻全国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五大学科的奥赛,有22人因在奥赛中获全国一等奖而被提前保送到国内重点大学,其他8名学生,基本上都在高三上学期末才开始备战高考。

昨日,被华科大同济医学院录取为本硕博连读的阮拓很是欣慰。“今年初,得知自己的奥赛成绩不够保送到名校时,我特别失落,但及时调整了心态,认真备考,终于考了641分。”“他们不是天才,都很勤奋认真,善于自学,学习效率高。”杨凌武评价说,这些学生竞争意识浓,且阳光开朗不死学,有的能独立阅读10万字的英文文献、有的过了小提琴八级……

去年,该校高三(29)班也创造了辉煌战绩:全班40名学生,39名学生均被重点大学录取。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罗欣)

http://img1.gtimg.com/hb/pics/hv1/157/61/579/37665187.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