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研究著作《基金参谋》连载十八:18 家基金公司掠影(下)
(2012-05-21 14:47:25)
标签:
财经基金公司竞争优势杂谈 |
18 家基金公司掠影(下)
鹏华:厚积薄发
这家公司注重以管理理念的提升和管理流程的再造来提升竞争力。在公司内部全面推行流程再造,对公司的后台、投研体系、运营体系、风控体系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完善,并聘请境外的知名机构,对每一个业务模块的每一项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规划,使之标准化和程序化。该公司投资制度相当严密,这些制度将复杂的投资业务简单化、规则化、透明化,让员工一看到规则就知道如何操作。现在,每一种业务流程的框架都很清楚,每个业务的步骤都很明确,井井有条。制度流程再造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还有效控制了风险、提升了执行力。该公司还把是否按照制度流程执行业务,作为考核的一项标准。
除了大力的建章立制之外,该公司强大的支持系统平台也是其核心竞争力跃升的关键。通过专业化的信息平台,鹏华基金得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服务、沟通等方面的效率,并且全面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该公司信息技术平台已经初步形成,信息技术开发和维护队伍也比较齐备,信息系统的框架逐步完整,逐步建设起业务、管理、决策三大平台和数据、服务、流程、展示四层整合。
除了硬件建设外,该公司还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号召员工不断去学习提升自己的价值,并强调培训的频度、广度与深度。近年来,聘请了军事、人口、节能减排、医药等各领域的专家提供培训,开阔投研人员的视野;市场体系也受到了快速消费品行业专家的指点,客户服务、产品推广水平均有较大进步。
值得关注:可以关注该基金旗下的两只偏股型基金。标准混合基金鹏华行业成长,在股票仓位的控制上保持一定的灵活度,仓位一般控制在70%,根据对市场的判断,一般在此基础上增减5个百分点,在行业配置上也较为灵活,历史上重仓机械设备;偏股混合基金鹏华普天收益中长期业绩良好,投资于连续现金分红的股票,所持行业、个股分散,偏好信息技术、石油化学、食品饮料业。
中银:以体系控制风险
这家公司试图充分发挥中外股东的全球经验和资源优势,致力于提供专业的投资管理服务。该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遵循稳健经营和“4P”投资理念(Philosophy理念,People团队,Process流程,Performance业绩)。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强调将投资哲学一以贯之,通过打造一支专业团队,以科学流程、内控机制确保风险可控、系统有效运转,从而可以使公司避免业绩大起大落。
稳健经营、严格科学的风险控制能力是中银基金公司的优势所在。在风险控制方面,得到了外资股东——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在风险控制方面卓越的成功智慧和丰富经验的支持。投资团队认为投资本身是一个长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投资收益源于严谨科学的风险控制。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选股能力是中银基金管理业绩的重要来源,在震荡行情中该公司的基金表现更为突出。该公司在2007年获评“年度最佳风险控制公司”。
此外,中银基金致力于培育一支高效、专业、快乐的团队。该公司一直倡导“快乐工作”的原则,强调只有在公司快乐工作,快乐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客户和投资者服务。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十分注重对团队的培育,多次派送业务骨干去海外接受专业受训,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团队。
值得关注:标准混合型基金中银中国,凭借稳健及其良好的风险控制,取得了良好的中长期收益;偏股混合基金中银收益基金专注于投资收益的短期实现和长期稳定增长相结合,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当期收益和长期的资本增值。这两只基金都可以关注。
兴业:自然生长
这家公司遵循以人为本的灵活管理体制,倡导简单化做事原则,做事的氛围也比较轻松愉快。公司内部人际关系简单,员工只专心做事,不用耗精力去处理各种关系。在考核方面,该公司不关注基金的短期业绩排名。在激励方面,根据基金的实际表现,随着公司的发展和绩效的提升提高对核心人员的激励水平。此外,公司也积极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众多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目前都已经是公司各项业务的主力。该公司员工的幸福感很高,员工也深深喜爱这家公司,很少听到员工离职的传闻。
该公司的产品个性鲜明、有特色。产品线基本以偏股型基金为主,而且这些产品只只都有特色。从最早的兴业可转债,到后来的兴业趋势、兴业全球视野、兴全社会责任基金、兴全有机增值等基金,都有自己相对独特的选股理念。公司对新产品设计非常在乎,不断地进行研究,平庸的产品不愿拿出手。
该公司团队建设十分稳定,这有利于投研团队经验积累,同时也便于增强配合的默契程度,为实现基金业绩的稳步提高打下基础。基金经理有很大的负责权限,一般决策都由基金经理自己定夺。
值得关注:兴业旗下的偏股型基金都很有特点。股票型基金兴全全球视野在操作中保持相对高的仓位,一般在90%以上,季度间调整的幅度也不大。在行业配置上并不追逐市场热点,看好国内内需扩大、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历史上重配食品饮料,对该行业的配置可谓一枝独秀,接近20个百分点;兴业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责任主题投资,仓位变化灵活,行业配置分散;偏股混合基金兴全趋势把握投资标的的趋势,并进行灵活适度的资产配置,历史重仓金融保险和食品饮料行业。此外,我国第一只可转债基金兴全可转债,近三年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居同类上游,具有股票和债券的双重特性。
泰达宏利:赢得机构偏爱
这家公司公司强调产品的多元化,依靠产品的创新获取更多的机会。整体策略上比较进取,在总体风格下允许基金经理做比较大的差异化。
在人才的激励上,除了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外,还注重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该公司特别强调:公司的舞台是否去除了不必要的干扰,让人才尽量专注地发挥其长处;公司的平台能给人提供怎样的机会帮助其积累足够的经验;公司中的人之间能否互相帮助,达到合力最大化;公司的氛围是否让人心情愉悦。
该公司强调执行力是达成公司发展目标的关键。认为执行力的强弱是决定基金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整个基金行业战略层面都共同强调优秀的投研团队、持续良好的业绩、品牌影响力,差别就在于执行力的强弱。好的执行会在任何层面、在任何外部压力下,不偏离公司的长期战略,稳步、持续地向长远目标迈进。
值得关注:该公司旗下的股票基金泰达宏利成长和泰达宏利周期值得关注。前者投资成长行业中被低估的股票,后者投资周期类行业中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两只基金的操作风格很像,都是配置仓位不高、行业集中度高,只专注部分行业,前者重点配置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后者重仓机械设备和金属非金属。
南方:寄望变革开启坦途
作为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平稳运行、发展需要出色的人才,更需要牢固的体系。南方被看做是中国基金业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了多位基金公司总经理,给同行业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对这样一家大规模的公司,要保持基业长青,南方的管理层强调体系的力量,并致力于体系的构建。通过流程和标准的重塑,让所有的人在这个体系中找到位置,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在投资理念方面,该公司强调正确的投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并在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加强组合配置管理,优化投资决策机制,明确基金经理负责制等;二是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强调研究成果必须逻辑清晰、观点鲜明,完善外部信息的跟踪和反应机制,优化了股票池制度;三是加强团队建设。
该公司在考核和激励制度方面也进行了大的调整。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时限放宽,不再关注短期的业绩变化和排名。为了提高研究对于公司的贡献,调整了研究部门的考核方式,研究员的考核直接与基金使用其研究成果获得的利润挂钩。
此外,该公司还注重对专业人员进行培养,通过人才的储备来强化公司的投资能力。既安排年轻的研究员们去国内研究所、会计所、国外基金公司,也会请外部的行业专家来做培训。
在制度上、方法上、策略上、经验上、人员配备上全方位的变革后,调整带来的改进已经初露端倪,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值得关注:股票型基金南方价值优先的中长期业绩好于短期业绩。该基金通过灵活的大类资产配置来获取超额收益。行业配置集中度高,历史上重配机械设备和金融保险,对其他行业的配置很少,个股相对分散。
上投摩根:期待转型再造辉煌
在经历纷纷扰扰,人事更迭后,这家曾经辉煌的公司重新上路,期望通过全面的转型来重新崛起。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基金业,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必须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阵痛,尽早的体验或许使该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已领先一步。
该公司对内部资源进行了一次大重组,通过从业务集群到功能集群的制度再造来完善组织架构。打破此前业务部门条线划分的格局,从业务导向走向功能导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7大功能委员会,以此来整合资源、提升效率。
同时,该公司强调发挥团队的力量,再造团队、培养群星。在该公司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些明星基金经理,但依靠精英个人,有可能给基金公司的长远发展带来风险,而群星可以避免公司的系统风险。
此外,该公司对基金经理和研究团队的考核、激励制度进行了大幅的调整,以制度来深化投研一体化。对研究员的考核,不仅看个人业绩,还要看其对团队的贡献度,全面提高研究员地位,打开了研究员职业上升的路径。对基金经理的考核避免短期化。对基金经理的绩效和研究团队做出的投资组合绩效进行比较,以此促进基金经理与研究人员沟通,让投资更好地利用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