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基金业年报产品发展创新创新杂谈 |
2011年基金产品发展概览
(注:此文为2011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而做,为年报基金产品的开篇)
至2011年底,国内基金数量已达914只,基本上按部就班地复制了海外各种基本类型的基金产品。在基金多通道审批放开后,基金公司在市场弱势下没有停下加快产品布局的脚步。总的来说,在2011年市场单边下跌的背景下,虽然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继续下降,但基金数量和份额都有较大增幅的增加;虽然低风险基金增长较快,但高风险基金仍然占据了较大的比重,结构不均衡的状态延续;资金从风险类型基金流向货币基金,指数基金和创新型基金也得到市场追捧。产品创新向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在总量上,虽然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延续了下降的态势,但基金数量和份额都有较大增幅的增加
在2011年市场单边下跌的背景下,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延续了下降的趋势,管理的资产规模比2010年下降了约3300亿,为21676.26亿元。但是,资产规模的缩水主要是市场估值的下移,实际上基金数量和基金份额上都有很大幅度的增加。截止2011年末,基金总数量达到了914只,新增基金207只,基金总份额也比2010年增加了2000亿份,达到了26511.53亿份。基金数量和份额的扩展主要是在多通道审批开放后,基金公司加快了在弱势中布局的步伐,基金公司争相竞发产品,唯恐自己的规模受损,由此导致了众多迷你基金的出现。
从基金类型来看,虽然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保本基金和QDII在数量上增加较快,但在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资金偏好低风险类型的基金。保本基金、货币基金的份额和管理资产规模都大幅增加,而高风险的基金如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QDII管理的资产规模都在收缩。
从运作方式来看,开放式基金仍然是国内基金的主流,占据了总资产的94.09%,封闭式基金占比有小幅提升。创新型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追捧,数量和规模都增长了一倍以上,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了1152.13亿。
在结构上,不均衡的状态延续,高风险基金仍然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低风险基金增长较快
投资国内市场的高风险类型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基金,虽然管理的资产规模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然接近70%的较高比重。股票基金的数量和份额达到了434只和12861.55亿份,但在低迷的市场下,管理的资产规模继续收缩,为9623.33亿元,占总资产规模的44.40%,比2010年下降了约2700亿元,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混合基金数量和份额基本不变,但资产管理规模也大幅下降,数量和份额分别达到了176只和6625.33亿份,管理的资产规模为5441.37亿,比2010年下降了约2000亿元,占总资产规模的25.10%,比2010年下降了约4个百分点。
投资海外的高风险类型的QDII数量增幅较大,但份额和管理资产规模都有小幅下降。2011年,QDII在数量上大幅扩容,达到了51只,但是基金份额和资产管理规模都有小幅的下降,分别为913.45亿份和575.99亿元,均比上年有小幅下降,占总资产规模的2.66%。
低风险类型的基金,尤其是保本基金和货币基金在2011年疲软的市场中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基金份额及管理的资产规模都增加了一倍以上。债券基金在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管理的份额和资产规模仅有小幅的增长。债券型基金份额为1257.74亿份,资产规模为1263.94,占比为5.83%,均比2010年有小幅增长。2011年是保本基金规模大幅增加的一年,保本基金数量达到了22只,份额比2010年增加了约两倍,达到454.24亿份;规模也比2010年增长了约一倍,达到了515.12亿,占比为2.38%。货币基金的数量达到51只,虽然增加不多,但份额和管理的资产规模都比2010年增加了约一倍,分别达到2948.95亿份和2948.95亿元,占总资产规模的13.60%。
从运作方式来看,开放式基金占据主流地位的态势没有改变,封闭是基金也在创新中有所发展。截止2011年,开放式基金从2001年的3支,发展到了875只,占整个基金市场基金数量的95.83%,资产规模占比也达到了94.2%,处绝对统治地位。封闭市基金虽然在总量上占比不多,但也在创新中有所发展。创新型基金的数量达到45只,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了1152.13亿。
从管理的方式来看,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规模稳步增加。2011年,指数基金管理的数量达到了181只,管理的资产规模占比为13.57%。
在增量上,基金数量大幅扩容、平均募集规模创下新低
2011年A股市场“惨淡”依旧,但新基金发行数量却再度井喷。在多通道审批制度背景下,去年新基金年度发行数量首次突破200只,达到207只,创下历年新高,其中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和QDII扩容速度较快。但是,新基金募资总额却大幅下降,单只基金平均募集额也创了近三年来新低。
与基金发行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不同,市场的持续低迷令基金发行份额和平均募集规模都创下新低。据统计,2010年新基金发行份额为2681.53亿份,远低于2010年的3145.47亿份和2009年的3722.31亿份,而2010年和2009年新基金发行数量仅为153只和116只。单只基金平均募集份额在近3年呈现出逐年走低的迹象。2009年单只基金平均募集份额为32.09亿份,2010年这一数据已下降至20.69亿份,2011年则大幅下滑至12.95亿份。
从新发基金的类型来看,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和QDII依然快速扩容,低风险的债券基金、保本基金增长速度也很快。2011年股票型基金发行数量为105只,占比超过5成,其中,指数基金为52只,发行数量逐年稳步增加,说明指数基金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的效率在改善。此外,混合型基金发行数量为10只。债券型基金大幅扩容,共计有40只债券型基金发行成立。QDII基金继续大幅扩容,共计22只发行成立。保本基金增长速度也很快,共成立16只,而“现金管理工具”的货币型基金发行数量最少,仅有5只。
创新型基金的发行数量大幅增加。2011年,上市的创新型基金为26只,比2011年的14只增长了约1倍,创新基金继续得到了市场的追捧。
资金从风险类型基金流向货币基金,指数基金和创新型基金也得到市场追捧
2011年,资金总体上呈现出小幅流出的态势,与2010年的大幅流出形成了鲜明对比,主要流入了货币基金,而其他类型的基金都呈现出流出的状态。2011年,总体上资金净流出214.31亿,与2010年大幅流出4154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基金类型来看,2011年仅货币基金取得了正的收益,与之相对应的,也仅有货币基金取得了大幅的资金流入,净流入约1962.17亿,与2010年净流出1678亿正好相反。这说明货币资金的流动性非常大,完全符合其资金周转站的定位。其他类型的基金都呈现资金净流出的特征,其中债券基金的净流出额最大,达到了1206.36亿,比2010年的净流出268亿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分别净流出了460.41亿和248.86亿,比2010年分别净流出的1447亿和633亿有所下降;QDII在基金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资金净流出了192.19亿,净流出量基本上与2010年的净流出148.38亿类似;保本基金也在数量大幅增加的状况下净流出了69.66亿,终止了在2010年净流入22.78亿的步伐。
从管理方式来看,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录得正的资金流入。与主动管理的基金资金大幅流出相反的是,指数基金在2011年出现了净流入,净流入额达86.58亿,与2010年指数基金净流出166.77亿截然不同。这表明在指数基金业绩连续好于主动管理基金的背景下,指数基金逐步的得到了投资者的偏爱。
此外,创新型基金继续得到市场的追捧。创新型基金在2010年资金净流入111.79亿的基础上,在2011年继续获得8.38亿的净流入。
产品创新继续向精细化的方向深入
基金行业规模停滞不前,基金公司视产品创新为突破瓶颈的手段。2011年,基金产品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发展,基金产品创新出现井喷。基金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公司,试图通过发掘细分市场来进行突围。基金公司从过去轻产品设计、重投资和市场的观念,逐步转变为通过清晰明确的产品设计,将投资收益和风险控制在设计期。
基金产品开始出现行业分化,被动型产品发展迅速,基金产品设计进入细分市场阶段。股票类创新基金层出不穷,行业、主题基金成为热点,医疗行业基金、消费主题基金等细分股票型基金出现。首个单行业指数基金——上证180金融ETF上市,易方达创业板ETF、国泰金融ETF、国投瑞银金融地产指数基金等纷纷出现。此外,量化投资等海外广泛应用的投资手段亦成为国内各基金公司的新宠。
此外,创新型基金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规模和数量都实现了翻倍增长,并成为基金公司未来产品设计的主要创新点。分级基金创新亮点不断,2011年分级基金上市19只,大大超过了2009年的2只和2010年的8只。分级基金优先份额由于其低风险和低收益性,受到规避风险投资者的偏好,一般会持有至到期,长期处在折价状态和价值低估阶段。未来分级基金在简化产品条款,推出简单、易于普通投资者理解的产品方面仍有很多提升空间。
QDII基金的创新向着另类投资的方向迈进。市场上先后出现了黄金主题基金,投资权益类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基金,油气类基金。既有被动投资型的指数基金,也有主动管理型的FOF(组合基金)。另类资产,正式进入基金海外投资的标的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