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研究著作《基金参谋》书评——台啸天
(2012-04-20 15:47:08)
标签:
财经基金参谋书评杂谈 |
首席分析师的基金发展素描
台啸天
据统计,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基金的有效账户已经达到了6000多万户。这一数据显示了这样一条信息:基金作为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渠道,已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它使广大投资者,特别是资金有限的中小投资者,能够参与资本市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因而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当众多非专业的中小投资者将目光集聚在基金领域时,他们最期待的,无疑是能够有一条能够帮助他们分析基金、给出专业投资建议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投资者将希望寄托在基金经理的身上。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的众多基金经理却处于从业时间短、流失严重的状态。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在职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仅两年半。为此,广大基民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血汗钱会成为年轻的基金经理的学费——这是来自基民的困惑。
另一个困惑来自基金业内人士。一方面,这些基金经理在积累经验、翅膀长硬后,却想要摆脱业绩、监管等压力,奔私募赚大钱去,成为服务富人的专业理财师。另一方面,经过10年发展,我国的基金业尽管取得过过很好的成绩,但是,基金业的困境和冰点、瓶颈和制度缺陷也出现在大家面前。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基民还是业内人士,都会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到以下问题上:
基金转型路向何方?谁来保护持有人的利益?做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基金的业绩能持续吗?基金具有择时能力还是选股能力?优质基金的基因是什么?做股民还是基民?何种投基策略更有效?如何构建基金组合?基金公司各有什么特色?首席分析师眼中的好基金有哪些?国外基金研究关注哪些主题?
本书作者是上海证券公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的首席分析师,上海国际集团/复旦大学博士后, 四川大学 管理学博士,从事基金行业发展战略、资产配置及量化投资等领域研究多年,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金融媒体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并担任第一财经、财富天下、新浪、金融界基金栏目嘉宾。作者的专业背景决定了这是一本兼顾学术理论与投资实践的书。作者站在另一个10年开启的时点上,通过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以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为借鉴,对国内开放式基金进行了一次素描。
全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对基金行业的观察和理论实证,涉及的是基金行业宏观层面的问题;第二方面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从微观的角度思考基金投资;第三方面是对国外基金研究的主题进行归纳,有利于扩大观察视野,了解基金行业的研究线路和进程。
作为一名首席分析师,作者在书中披露的观点既有理论共性,又极具个性化特色,基本上是先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明白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进行模棱两可的推测。比如,关于基金业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作者明确地表示:“麦肯锡的一个报告认为基金或许会退出历史舞台,这不是第一次有知名机构或权威人士给出这样的告诫。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却不断地创出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成为金融领域的奇迹。我相信,基金行业或许会有暂时的低潮,但最终仍会进一步发展。支撑这一判断的部分原因是广大投资者真实的理财需求、监管的完善和基金行业不断创新的能力。”
关于投资者的咨询,作者也直接地亮出自己的态度:“每天面对众多的基金投资者,他们最关心的是哪只基金能赚钱。对此,我不能仅是超然地坐而论道,在感受投资者因涨跌带来的不同情绪的同时,我必须就基金投资的相关问题给出自己明确的观点:哪些基金公司富有特色?哪些是优质的基金?如何进行基金组合?”
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有很多。总之,关于转型与发展、关于业绩与能力、关于风格与费用、关于策略与组合、关于公司和基金、关于国外基金60年研究主题,作者都一一分析,并直接亮出自己作为首席分析师的观点。
书中的另一个亮点同时也是广大基民最喜爱的内容,是作者对18家国内基金公司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并对18只优质基金进行了精析和讲解,使基民在获得来自基金研究前线的观察和美国共同基金发展的启示下,享受作者最直接的实证研究成果。
通联:上海市武东路321号乙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邮编:20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