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将进入对内升值通道
(2013-11-23 10:59:07)
标签:
财经钱荒人民币 |
人民币对外的升值,主要是相对于美元,已经升值达35%。而对内则主要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已经连续翻了至少6番以上。人民币对内过度贬值,目前走上了修复之旅。
人民币对内升值从今年6月份的钱荒,接着在11月份出现的债券市场大熊市体现无疑,表现为利率的大幅攀升,居高不下,国债价格大幅下跌,收益率上升,发债困难,筹资难度加大,信用债形同鸡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达4.7%以上,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出现罕见的平坦化倾向。
市场上的表现是,利率攀升其实反映的是人民币对内的升值,人民币为何对内突然升值呢?这是一个最近市场上争论非常大的问题。
按照中国目前的货币发行机制,外汇占款是货币供给之源,其次还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创。,我们发现,最近几月外汇占款大幅飙升,10月份的外汇占款更是达到了4416亿元,即使9月份的1千多亿,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在央行停止逆回购的微小变动下,市场流动性就发生如此大的变局,一定要从更根本的问题上找原因。
我们观察最近几年宏观金融的变化,对国内而言,变化最大的就是人口增长的放缓,这是中国宏观经济最大的变局,将影响整个中国宏观经济未来的形势。
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2.02亿,老龄化水平达14.8%,而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给宏观经济带来两个新的因素:一个是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储蓄率的全面下降,一个是人口老龄化将带来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储蓄率的下降带来的必然是经常账户顺差的收窄,因为没有那么多储蓄用来支撑出口,数据显示,中国贸易顺差与GDP比一度达10%,2012年这一比例降至2%以内。
潜在增长率下降会带来什么呢,就是产能过剩和大量的不良资产,因为投资收益率不能覆盖投资成本,人口红利的衰减,带来的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投资项目在劳动力、环保、税收等成本方面负担加重,投资亏损面扩大,资金很难回流,商业银行为了掩盖不良资产攀升,只能通过借新还旧和展期等方式,这进一步降低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变小,流动性生成机制出了问题。
也就是说过去十多年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这些投资是在过剩的储蓄率为背景的,但是当人口老龄化临近的时候,这些投资的收益率就将持续下降,更何况这些投资中很大一部分本身其收益前景就成问题呢。
我们从新增的外贸顺差中可以看出,经常帐的顺差占整个顺差的比例正在减小,因此增加的顺差大部分出资资本项下,这部分资金大多是短期进入境内博取利差的短期热钱。
回头来说,人民币对内走上升值之路,原因就是过去长期以来,国内为了拉动经济增长,采取低利率的方式为投资提供资金来源,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受到了高储蓄的支撑,一旦高储蓄难以为继之后,人民币对内必然以升值的方式来矫正。
因此,人民币对内升值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对内升值有其短期因素,比如央行有意停掉逆回购并且进行锁长放短的操作,年末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减少等。但是为了维持经济的增长,并保持资金成本不止于过高,央行还将可能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但是,这又必须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来进行,这就又加入美联储QE的行列中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作为人民币对内升值的最重要的资产,其价格走势就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