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撤退在顶点之前
(2013-09-03 18:56:56)
标签:李嘉诚
投资市场的大智慧是撤离在顶点之前,而不是顶点上,这颇符合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说:“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经典案例是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Berkshire
巴菲特是于2004年买入中石油23.39亿股,斥资约38亿港元。当时入股中石油的价格为20美元美国预托证券价格,出售价介于160至200美元,折合为中石油股份约为13.47港元,总共获利35.5亿美元(约277亿港元),在大约短短三年时间,获利大约7倍以上,盈利当然是相当可观。
但是在他减持了中石油后,受到国际油价屡创新高、公司油气储备新发现以及回归A股等因素推动,中石油的股价一路飙升,到了2007年11月曾经冲到20美元的高位,如果巴菲特能够在此时出逃,他的获利将更加可观,但是巴菲特却早早出逃了,把大约20%的获利拱手让人。
巴菲特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承认,"售股的时间可能早了点”。他还表示,如果中石油股价大幅回落,会再购入该股。然而,当中石油回归A股,创下上市当日最高价48元之后,便一路大幅下跌,演绎了一个所谓大盘蓝筹坑害投资者的经典案例,尽管中石油在香港的价格下跌最低至4港元左右,这位“股神”却再没有回来。
从巴菲特投资中石油的案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真正的投资高手都是凡人,他不可能撤退在最高点,但是他能够在较高点撤出,只要能预测到机会并能抓住机会就可以了。
最近香港地产大亨李嘉诚大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其资产,可能预示着此轮国际经济秩序调整以机构导致投资方向的转移。
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便相继宣告或将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和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
李嘉诚这边在出售内地、香港资产的同时,却大举在欧洲收购资产,仅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四宗海外并购共耗资248.7亿港币。而英国媒体更称,李嘉诚要并购“整个英国”。
老大欧洲,提起欧洲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过高的社会福利,过于强大的劳工工会,过高的环保成本,过于悠闲的休假,这也普遍被认为发生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但是经过欧洲债务危机两年多的调整,欧洲经济的最低点已经出现,欧洲正在缓慢复苏,加上美国经济在下半年可能加速的复苏,发达经济体的相互正反馈,将可能导致欧洲经济走上新一轮复兴。
欧盟统计局8月中旬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3%,为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增长,从而中止了欧元区成立以来历时最长的经济衰退。
欧元区经济的复苏主要得益于其两个主体国家:德国和法国,分别出现0.7%和0.5%的增长率。尤其是法国的增长,更加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不久之前,人们还担心法国的债务危机,如果法国在发生债务危机,欧元解体就是必然的了。因此,法国经济的正增长尤其令人欣慰。
无独有偶,英国的经济也出现连续两季的正增长,2013年的第一季度是0.3%,第二季度是0.6%。与数据相互印证的是,英国、法国的房地产出现兴旺迹象,无论是量还是价都有上升趋势。当然大病初愈,欧洲经济复苏之路还有坎坷,但是最坏的时候一旦过去,信心重拾,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就是机会的来临。
其实,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欧盟对以希腊、西班牙为代表的债务风险爆发地实施了较为强烈的紧缩政策,部分泡沫已经出清,政府过重的花销也已经收敛,不论是政府财政的紧缩还是企业减薪裁员等方面,都表明经济中过于庞大的负担已经部分甩开。
除了以上因素,作为宗教革命、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的策源地的古老欧洲,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有健全的法制和契约精神、有完善的商业文明、有高效的政府部门、有对私有财产完善保护、更有对环境保护的推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企业家创造活动的尊崇,对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崇尚等等,这些因素尽管有时候可能是经济发展的阻力,但大多时候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当它和新兴市场作比较的时候,这或许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投资家。
对于已届暮年的李嘉诚而言,他的投资布局对收益的考虑自然是首要的,除此之外或许还有政治的、文化的等等考虑。仅仅以收益而言,据媒体报道,2012年,和记黄埔在欧洲收益总额占比为42%,其次加拿大和香港的收益总额占比为16%、15%,中国的收益总额仅占11%。而到2013年上半年,和记黄埔在欧洲收益总额占比提高1%。为43%,香港收益总额占比减少1%,为15%,其他地区的收益总额维持不变。
对于全球经济未来的发展态势目前已经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所谓金砖国家,其实是一个伪概念,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正在陷于困境,比如近期印度、印尼等新兴市场。
国际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大变局,一些敏感的企业家已经看出端倪。复兴集团CEO梁信军在近日的一个演讲中有这样一段:大家都知道中国过去十几年来一直主导全球的增长,这个势头最近不是那么明朗,现在美国明显在复苏,美国经济危机以来已经6年多,美国的家庭债务现在削减到比中国家庭的负债还低,美国的企业债务从来没有高过,一直比中国的低。美国的金融机构债务也被削掉,国债在增长但是美元没有垮台,因此美国很可能在未来十年会成为全世界发达国家中的新兴市场。反过来原来的金砖国家正面临很大的增长压力,所以我们可能要改变过去的思维:未来十年后半期中国可能不会再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做一些全球性的资产配置可能是有必要的。
中国大陆包括香港未来经济增长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动力,而这完全来自于体制的改革。现在许多人还梦想在旧有的体制框架下,再次寻找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动力,这无异于缘木求鱼,老道的投资家们是了然于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