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行观察(九)各国央行大肆放水下的中国央行

(2012-09-20 17:55:13)
标签:

杂谈

    在各国央行大肆放水,中国经济增长疲弱,中国A股全线下行的形势下,中国央行为何按兵不动,为何在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未有所动作?这是让市场人士颇为期待也颇为疑惑的问题。

    920日,中国央行周四(920)开展了7天和28天逆回购操作,规模共计1600亿元,其中包括期限28天的1050亿人民币逆回购操作,而不是市场久盼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在释放流动性方面,央行为何选择了逆回购而不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最近议论很多。尽管都是释放流动性,但是存在的差别是巨大的。

逆回购一般都有期限,到了期限,流动性是要收回的。而存款准备金率则不是,一旦降低,想要再收回,那就得再次提高,这样做肯定不是很容易的事。

更重要的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给市场给一个央行关于流动性判断的预期,说明央行判断长期流动性将是紧缺的,这就可能导致央行再次放松。而逆回购则不是,逆回购的频繁使用,说明央行判断中期来讲,市场流动性不缺,而只是短期,这样就可以用逆回购这样的短期资金去弥补。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央行再用逆回购引导市场利率向央行所意愿的方向走,而存款准备金率则达不到这个目的。

还有逆回购释放的资金是不适合放贷的,因为期限太短。而存款准备金一旦降低,释放的流动性则央行可以自由使用。而且两者的资金成本也不同,央行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1.62%的利息,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支付0.72%的利息。用存款准备金去放贷的机会成本不贵超过1.62%,而7天逆回购和14天逆回购的利率则分别为3.35%3.45%这意味着这部分资金去放贷利差会很小,因此这部分资金很难进入实体经济。

作为央行不会不知道逆回购的这些特点,但为什么还是不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也许是央行认为目前的货币发行量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是足够的。而实体经济的下滑,主要原因不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过低引起的,或者实体经济还未到必须用货币供应量扩大来拯救的时候。

前几月两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力度宽松,首先让央行看到的是房地产的快速反弹,舆论几乎一直把这次房地产的反弹归罪于地方政府的放松和央行的降息。这让央行有些投鼠忌器,不敢随意宽松。

 

尤其是8CPI又回到了2%的水平,而且食品价格上涨势头非常猛,这让央行找到了按兵不动的借口。

 

这次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宽松政策不会促使央行加入货币宽松的大合唱,反而使得央行更加谨慎。

 

为什么这样说呢,欧美的央行是预算硬约束,投资有风险,实体经济下落还没有止步,没投出一分钱都要考虑能否收回来。因此有QE1、QE2、QE3,超低的利率成本下,商业银行把现金都方在库里了,他们没有把他投放到实体经济中去,因此通货膨胀没有发作。

 

而中国则不是,商业银行还在政府的强力影响之下,地方政府正处于前期过度借债导致的资金饥渴之中,对于这种资金需求,估计央行宁愿让其自尝苦果。大型国有企业手里不缺资金,而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也未见多么紧张。

 

其实,央行最担心的是多年为了压低人民币汇率,投放出去的巨量基础货币,这些货币中一部分以存款准备金的形式锁在央行,一旦这部分资金被放出来,可能对加剧通胀危险,央行今后长期的政策都是以观察这些货币的动态为前提的,轻易不会动用。

 

现在估计央行将静观各国央行大放水后,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