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IPO就是“瞒与骗”
(2012-07-20 13:58:30)
标签:
杂谈 |
鲁迅曾把他所处的时代称为“瞒与骗”的时代,不过鲁迅的批判往往具有超越时代的特征,把他这个“瞒与骗”用在中国目前的A股身上就相当合适。
鲁迅是这样说的,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自以为是正路。我看,现在暂停IPO就是一条逃路,而投资者们则看做正路。
现在大盘离历史底部相距不远,证券市场哀鸿遍野,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市场参与方亏损惨重,大多数投资者遭到重创,这时候许多市场人士又要求证监会暂停IPO,而这次证监会和以前不一样,偏偏就不停,至少是名义上不停,双方的争论相当激烈。
支持者暂停者认为,这样才能改善市场环境,以免崩盘。崩盘怎么了?如果是前期股价太高,偏离股票基本面,如果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从而离开市场,也是一个市场真实的反映,这有什么可怕。
问题的关键是,暂停IPO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能否真正化解投资者的亏损,不用太专业的思考,答案是否定的。
市场的价格是多空双方博弈的结果,这个结果反映了供求双方的真实状态,这正是我们设立股票市场的初衷。如果把股市看做是一个价值投资的市场,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怎么能会为短暂的上涨所动呢。
如果暂停IPO,市场或许会还来短期上涨,这个上涨的底部还是政策拖起来的,每次下跌到这个底部的时候,都需要政府的手,那请问,市场的基础是政府的信用还是公司的赢利?中国的投资者靠什么?中国的股票市场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行政之手,从而独立成长,让市场信息和投资者的判断左右市场走势?
专家学者们大多都学过最起码的经济学,供求规律决定了市场价格,如果违背供求规律,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这些都是基本常识,但是专家学者们关键时候就忘记了,他们求助于政府的管制,而政府真正管制了,他们又说政府越位,管了不该管的事。
现在中国股市的下跌大的方面讲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整个宏观经济超出预期的下跌,并且市场不知道经济还会坏到哪里,还有一个原因是前期市场对证监会的市场化改革的期望落空。
证监会此轮以市场化为主要方向的改革,最终都是在现有体制框架的小修小补、小打小闹,自然也没有对市场起到应该有的改良,而市场化的核心——新股发行注册制却只字不提,股市供求依然操纵在证监会手里,股市的供求关系依然严重扭曲,新股发行依然是一个各方利益相关者血洗投资者的通道。
在目前情况下,中国股市只有在彻底的失去融资功能后,才能让当权者和记得利益者放弃一些手中的权利和利益,实施一些关键的改革,打通市场血脉,让市场成为一个真正具有投资功能的场所,这才是中国股市应该走的路。
到底是要市场还是要管制?这个问题是市场人士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太容易晕头转向了。类似政府管制多了,呼吁市场化,市场跌得多了,又呼吁政府管制。
一些投资者作为既得利益者,呼吁IPO暂停是为了自身解套,虽然也不可取,但终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糊涂一点还可以理解。而一些独立的学者也鼓吹暂停新股,就非常奇怪了,糊涂得不可理喻,难怪有媒体同行斥为“胡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