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超演——从传奇婚礼主持人遗憾立场说起

(2014-04-21 17:25:34)
标签:

答案

境界

价值

超演

娱乐

我看超演——从传奇婚礼主持人遗憾立场说起

这段时间在收看《超级演说家》之余,发了两篇微博点评,却未曾想这游戏文字竟引来许多网友转发评论,拙作蒙诸位抬爱,实在是诚惶诚恐。其间也有不少朋友专门递私信探讨,而在这些个探讨里头,就有不少的朋友都谈及一个共同话题:“什么是演讲?”。正巧,这期《超级演说家》也刚好发生了一件与这话题又关的插曲。而这段插曲呢大家想必都知道,便是全国知名的宗师级司仪胡白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意外被观众投票出局一节。如此的“不近人情”,在整个《超级演说家》的节目过程中实属罕见。现场观众“无情”至此?想来不该是嫌拿“说话”当饭碗的胡白,在讲的方面不够漂亮。所以这无情之举,大概和观众与作为演讲者的胡白之间,在演讲本质上的分歧有关。这又不免引出了《超级演说家》,自开播以来就在互联网络上缠绕始终的一个老话题:演讲,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子曰正名,是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不弄清演讲的本质,演讲者就没有办法好好的发声,所以“什么是演讲?”,这的确是个值得好好谈一谈的问题。

圣人之道,“说话”即是演讲

http://s14/mw690/001MGtauty6IhurwUEdcd&690

其实在前面两篇文章中,我也大略谈过一些演讲以及演讲术本质的问题,不过可能更多是从西方演讲学渊源以及技术发展的角度来展开的。今次,咱们就不妨从就从东方的角度,以“演讲”这门学问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产生发展为引,说说“演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演讲,从何而来。有些给我发私信探讨的朋友,就引过《北史·熊安生传》“公正于是有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成究其根本”,并以此为演说、演讲之源。不过在我看来“演讲”在中国的历史,至少还要再上推一千四、五百年。昔武王伐纣,做泰誓三篇。一篇演说于会盟之时,以“观政于商”的说辞为诸侯出兵壮胆;一篇演说做于会师之时,以“惟天惠民,惟辟奉天”的逻辑,激发诸侯伐纣的决心;最后一篇做于会战之前,武王以“抚我则后,虐我则仇”、“上帝弗顺,祝降时丧”的战前动员,团结将士促其奋勇。这三篇演说审时度势对症下药,不仅从演讲的技巧角度来看都是经典演说范例,通篇格言警句一般的语言更是掷地有声,堪称修辞学中的上品。比之西方较晚期的《论希腊》、《反腓力》等同类战争动员演说,亦是不遑多让。

再到春秋战国百家兴起,演说辩论成为显学。和古希腊哲学家们所从事的演说教育一样,孔门四教,也专门把演说与德行、政务、文学等“大事”并列,成为圣人门徒必修的功课。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把演讲分为用于公民集会的议事演讲,用于法庭的诉讼演讲,和用于典礼的展示演讲等三种。但在中国关于演讲教育的划分就更为琐碎详细,在君子的演讲教育和演讲素养培养中,就有用于出征动员的“誓”、用于祭祀的“语”、用于典礼的“铭”、用于行政的“命”、面对自然地理的“说”、心有感怀的“赋”等等等等,可以说事无巨细,既有功能性的“演讲”也有非功能性的“演讲”,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可以说圣人眼中,所有可“说”,都可以变成 “演说”。但是反过来,“演说”,是否也能直接等同于说话呢?这却又并非如此。

事实甚至可能刚好相反,譬如这期就有两位选手,那威和季慧群,他们的演讲就有点太像说话,。那先生对导师李咏的感激之情不可谓不真诚,而季大妈对家乡的热爱也不可谓不真挚,但他们的演讲总叫人觉得完全没必要以演讲的形式来呈现。或则感激或则赞美,这些内容我们日常生活中皆有之,但是我们每个人真觉得它有必要直接的,毫不经改造的变成“演讲”吗?想必是不能,可见, “演讲”似乎应该是有一些源于说又高于说的东西。事实也的确是如此,因为演讲是说,也不止于说,甚至有些时候不说反而也是演讲。

言隐于荣华,“不说”其实也是演讲

孔圣之后,华夏演说家中的大贤,当属庄子,庄子的《骈拇》、《齐物论》都详细谈到了关于演说的一些具体问题。而庄周之后五百年,庄子的门徒就运用他所倡导的演说观,进行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

《晋书·嵇康传》载,魏晋时期盛行“清谈”形式的演说,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可谓是个中高手,颍川贵公子钟会亦擅长此道,所以前往拜访希望与之切磋。不料等待良久,嵇康仍然是埋头打铁毫不理会,最终两人留下“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的问答散场。在旁人看来,这两个人简直是“本来无见闻,何处有演说”。但在当时清谈名士却道“无见无闻亦无用,此是演说真法界”,甚至将这两人的对话和行为,当成是一场攻防都极其精彩的演说。而这些魏晋名士所推崇的庄子,正是这种“不说”之演讲的“始作俑者”。

在庄子看来,演说固然是一种“说”,但演说的目的是对于“说”的提炼。所以演讲的本质不仅不应该只是“说说”,而是为了表达观点说明态度。所以观点和态度才是演讲的核心,演讲实则就是对所有妨害这个核心展示的障碍,进行摈弃剔除的过程,哪怕这个障碍是语言本身。那么以“说”为本的演讲,真的会被语言妨害吗?的确是会的,庄子谓之“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在现代语言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是语言的“遮蔽性”,它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庄子认为,语言是阐述内容的,但是语言的这种缺陷性有时候反而会为阐述的对象增添复杂性。这样的演说,就会导致“言隐于荣华”,所以有些时候“辩不若默”。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说”的演讲,反而不如“不说”的演讲的原因。

那选手和季女士的问题其实也正在如此,他们不是没有真实情感,而是把这些真实情感说的太多,太满,少了给观众预留的共鸣空间。以至于“言隐于荣华”,用纷杂的语言把真实的内容给埋没了。相反,本期另有一位残疾人选手梁艺,她的演讲可谓朴实不功,,她所做的只是原本的展示她自己的故事,不多施文采,不额外灌注悲情,但恰恰是这种“不假荣华”的形式,反而给了她更好的演说效果。

http://s9/mw690/001MGtauty6IhurJU00a8&690

予不得已,于是演说

儒门孔圣之后,最大的演说家非孟子莫属。东莱先生吕伯恭说“孟子尽雄辩”,此言不虚也。且看《论语》记的都是些圣人言行,而《孟子》通篇,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孟老夫子各种长篇大论的演说。用现在的话说,孟子可谓是当时的一个超级演说家兼超级演说狂。但孟子自己却不承认自己“好”演说,他甚至很真诚的演说了一大篇来告诉大家,他演说,是因为“予不得已也”。

巧的是无论当时现在,大家居然也都很认同他这种说法,所以在诸子百家的划分中,孟子没有被归于苏秦、张仪之列,被当成和现代演说家最沾边纵横家行列中去。而是位列儒门尊为亚圣,为万世所膜拜。原因何在,正在于身处礼崩乐坏之世的孟子,他“予不得已”而挺身捍卫圣道的行为,与视语言为工具的纵横操弄,是根本性不同的两种东西。

而这期节目中,我个人以为表现最为出色的两位选手,也恰恰正是两位“予不得已”,于是演说的演说者。他们一位是临终关怀小看护赵宇昕,一位是战地摄影王红。他们都不是拿说话当职业的“说话者”,而是各有其“不得已”而站出来的理由。尤其是王红,他就典型是一个“予不得已”而说的人,从台风来看,王红其实没有一个高超演说家应有技巧风度,甚至也没有一个随军记者的文学气质。他长的像一名军人,说的像一名军人,做派还是一名铮铮铁骨不妥协不放弃的军人。我们说过演讲是情绪的艺术,它常常需要观察需要机变甚至于妥协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军人的刚硬并不适合演讲的圆滑。但王红的演说,又的的确确是一片好演说,而提升这篇演讲质地的,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说”的背后所蕴含的战场硝烟,激情岁月和无悔青春,是“予不得已”而“说”的沉重提升了演说的价值。“予不得已”而说,这正是演讲的本质,无论是王红还是赵宇昕他们的演说超过了语言的浮华,或为生命、或为历史、或为过去、或为未来,用不得不说的力量给他们的演说,带来了其他职业“说话者”所不可能具备的感染力。

说到这儿,我们不妨再回头看看胡白,胡白被出局中观众的“无情”。其实这种无情虽然过激,但在我看来,也的确是情有可原。

“胡白也何如?”

吾曰:“器也。”

“何器也?”

吾曰:“瑚琏也。”

金牌司仪,传奇主持,在说话上的造诣胡白应有大才能,于婚礼舞台方寸间也绝对当得起“瑚琏”之誉,相信胡白自己也很为这种说话的本领而骄傲,甚至对《超级演说家?志在必得。然而孔子却曰:君子不器。什么是器?工具也。为什么君子不器,因为君子不是为了作为功能性工具来培养的。是以孔门四科中的演说家,势必也不能是“器”。演说在中国文化中的这些渊源,未必每个观众都知道,但是上下五千中国文明不绝的奇妙之处恰在于,有些东西你未必知道,可是它却已经渗透到你一个中国人的观念和骨髓里。演说的器与不器,也正是如此,我想观众投票出局胡白,必然不在于他“说话”水平,而在于一些观众无法接受司仪这样一个强调语言“器”的一面,取“说话”功能性,以“说话”为职业的形式,与演讲等同起来,所以才导致了胡白被投票。

由是观之,演说这门学问的本质和真谛,乃在于它既使用语言这种工具,又能跳出“器”的格局,才可称之为演说。凡工具用则有不用则无,而演讲则是孔之说是演讲,庄之不说也是演讲,孟之不得不说还是演讲,这样的境界非“不器”而不可得也。是以世之演说家,可以有职业演说之演说家,却不能有以演说为职业之真正超级演说家。这便才是演讲,这也便是我眼中“演讲是什么”的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