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农场”去或留,要让市场规律决定

(2013-05-25 19:19:25)
标签:

校园农场

杂谈

分类: 说三道四
    为了给学生增加基本的营养,贵阳镇宁县募役乡斗糯小学开辟了一块约200平方米的农场,养鸡养猪种菜,高年级学生和全体老师在这儿上劳技课。但由于师资力量不够,这块让学生自豪的“校园农场”办不下去了。(贵阳晚报5月23日)
    小学自办“校园农场”,不但可以让师生吃上放心蔬菜和肉蛋,还能通过劳技课进行生物环保教育,学会农场管理方法,增进师生之间关系,学习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校园农场”面积不大,但起的积极作用却不可低估,所以学生期望“校园农场”能够复垦。
    “校园农场”难以为继的原因很多,比如资金投入、师生人力、场地规模远远不够。就像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家庭养殖,由于条件限制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最终会出现“养不如买”的局面。落后的种养方式遭遇现代市场经济,斗糯小学“校园农场”必然会难以为继,
    换言之,只要尊重基本的经济规律,“校园农场”才有复垦的可能。首先要解决资金和土地问题,可利用股份制向社会募集资金,学校租赁土地或与大型农场合作。其次是建设现代化农场,请专业人士管理和种养蔬菜禽畜,并形成自用、销售、观光、采摘产业链。再次是为学生设立“耕读岗位”,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现代农业知识,让实践和学习统一起来。
    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校园农场”,其中最成功的当属青岛超银学校。超银学校承包了300亩农场,蔬菜鸡鱼猪供应学校为主,其余的在超市、集贸市场出售,收支基本平衡甚至稍有盈利。斗糯小学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其成功经验“复垦”,建设一个新型盈利的“校园农场”。
    换言之,“校园农场”有很多益处,但其生存和发展有前提条件,那就是资金和管理必须符合市场基本要求,并且能够促进师生教育。如果斗糯小学能从这三方面破局,找到资金、引进管理、耕读教育能无缝衔接,农场就可以继续办下去。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就应该下决心关掉,把有限的资金和教育资源用在刀刃上,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地方。
    “校园农场”不是“乌托邦”,应该遵守基本的市场规律,让其决定去或留,而不是仅凭个人的一腔热血,否则只能事倍功半,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只能换回惨淡经营的结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