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梨”是市场树结出的奇葩果
(2013-03-13 21:00:15)
标签:
娃娃梨杂谈 |
分类: 说三道四 |
外形酷似小孩的“娃娃梨”让人下意识想起唐僧师徒遇到的人参果——如刚出生之婴儿,四肢俱全,五官兼备。但长着娃娃脸的梨还是梨,不但没有人参果长生不老之功效,连营养成分也没有特别之处。“娃娃梨”的特点在于卖相特殊,属于比较稀缺的市场产品,就像当初在苹果上印字一样。
“娃娃梨”本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为如此品种的梨本身价值不高,除了外貌没有任何区别的“娃娃梨”两个却就要二十元;毋庸置疑,“娃娃”成了其远超梨本身价值的附加值。
其实,市场还诞生了很多和“娃娃梨”一样的食品:方形西瓜,在结果之初放入透明容器之中,通过挤压表皮变成正方形西瓜。动物饼干,为吸引孩子们吃饼干将其做成熊、人等形状。雪人冰糕,雪人形状的吃食已经成了80后集体怀旧的标志。“娃娃梨”也好,方形西瓜也好,都是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深加工。
“娃娃梨”之所以卖上“天价”,还因为人偶崇拜因素。在传统神话乃至武侠小说中,人形的东西普遍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比如长得像婴儿的人参果,比如人形的野生人参和何首乌。“娃娃梨”就是利用传统观念进行市场炒作和推广,只不过将人偶具象化在梨身上,以后也可以移植到苹果、西红柿等食品上。
有不少声音和唐僧一样,认为吃人形的东西下不去口,更担心娃娃梨有一天突然睁开眼。明明人人都长着八戒的胃,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路上走的,没有不敢吃的,此时却偶动恻隐之心。这说明传统观念与市场并非无缝衔接,即便“娃娃梨”也会分解为卡路里,也逃不过一张元素周期表。
“娃娃梨”本是市场树结出的奇葩果,只不过是想借娃娃意象唤醒人们对传统的顺从,并转化为金钱消费。但看起来,“娃娃梨”的市场前景并不妙,因为传统观念在起作用的同时也让八戒的胃有了唐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