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钱看樱花,其实没挨宰

(2013-03-13 21:02:16)
标签:

武汉大学

樱花

杂谈

分类: 说三道四
    草长莺飞三月天,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以樱花闻名的武汉大学却头疼了,因为每年此时都会有大量游客涌入校园,形成“赏樱潮”,甚至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为此,自13日起武汉大学按每人次20元标准收费,票价比去年翻了一番、(北京晨报 3月13日)
  武汉大学赏樱花的门票翻了一番,让公众和舆论心理上有挨宰的感觉,甚至认为学校将公共资源商业化。其实,武汉大学为了维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利益,利用经济杠杆控制进入校园的游客人数,并不是最坏的选择。如果不控制“赏樱潮”,最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大家抢着看樱花,却都看不成赏心悦目的樱花,还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实际上,武汉大学赏樱花的门票挺厚道的,比如公众指责的翻一番,虽然看上去对比强烈,但这只是从相对的角度说的。如果对比绝对金额,你会发现门票只不过是从10元涨到20元,只贵了区区10元钱。在物价高到1元钱甚至买不到俩馒头的时代,这样的门票价格其实真的挺厚道。
  而且,批评武汉大学商业化的人当中,有时间去珞珈山赏樱花的人屈指可数。那些愿意去赏樱花的游客,是不会被贵了10元的票价挡住的,这才是武汉大学应考虑的问题。换言之,翻一番的价格不足以挡住蜂拥而至的游客,因为与消费水平相比,票价过于低了。别忘了,如今有座山有湖水的景区动辄就收几百元门票。
  纸上舆论和逼仄现实形成戏剧性的冲突,甚至出现思维悖论。武汉大学以及满山樱花,理论上属于公共资源,理应允许全民共享,因此不应该收门票。但多年的赏樱习俗已经影响了武汉大学,他们的权利时常被漠视——根源在于,人人都想沾公共资源的光,却不知道按照什么样的规则进行“利益均沾”。
  以武汉大学的樱花为例,它的开放是有前提条件的,应当遵循就近原则:附近居民,包括教师、学生、教工等人的权利应当得到优先保障,没有他们平日的付出,也就没有此时盛开的樱花。公众赏樱花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不能自己赏心悦目后让附近居民为维护樱花和满地垃圾埋单。
  武汉大学收取并不算贵的20元门票,让校外游客有了进校园赏樱花的权利,还部分弥补了学校学生和教职工的权利,在二者之间形成了基本平衡。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若想彻底解决“赏樱潮”带来的困扰,恐怕还得想其他更有效的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