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岩松有时间监督红会吗?

(2012-12-11 00:43:26)
标签:

白岩松

社会监督委员会

红十字会

杂谈

分类: 说三道四
    中国红十字会因各种风波饱受质疑后,进行了多次微改革,试图打消公众的疑虑。近日,红会又成立了社会监督委员会,白岩松、迟福林、王振耀等15名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其中,被聘请监督红会工作。而早在2009年,红会下属的红基会就已经成立了社会监督委员会。(京华时报)
    红会邀请白岩松等人代表社会大众监督自己,是红会在制度方面进行微改革。网上充满不信任感的跟帖却说明,这种微改革如今很难得到公众认可。首先,白岩松等人都有本职工作,不一定有时间从事监督工作。其次,监督红会需要相对专业的能力,这些名人不一定具备。再次,公众期望的是去行政化和透明慈善的彻底改革,这种隔靴搔痒的微改革更像是搪塞舆论。
    白岩松等人的监督,属于个体监督和外部监督,容易遭到内部利益既得者的抵制。此前红会曾试图自上而下推动整体改革,由于工作人员担心失去编制,结果只能绕开“去行政化”。而且,其他如人力物力财力的监督、红十字会宗旨和使命监督、政府监督、新闻监督等也需要全面推进。白岩松等人的社会监督更像是红会的一个新面具,极有可能会流于形式。
    中国红十字会曾接受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组织能力评估,暴露四大问题:治理结构不畅,工作效率不高,对志愿者管理不畅,宣传倡导不够。红会就像一个身体臃肿的病人,应当毫不犹豫地用制度之药和监督之刀救命。即便公众知道,专家知道,政府知道,红会知道,红会却总是进行缝缝补补的微改革,甚至已经无法代表社会最弱势群体的意愿,那本是红会存在的目的。
    目前,红会与公众期待的专业化慈善机构还有很大差距,更应当坦然面对病体,该吃药吃药,该手术手术,剧痛之后方可能新生。当社会中的大部分普通人都知道红会改革的方向,当民间慈善组织已经先行先试做出表率,当国外已经有很好的经验和制度提供参考,公众更期待红会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放弃自身利益。否则,白岩松等人只是没有牵线的木偶,被红会拿来装点门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