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抢购的是蜡烛火柴更是群体安全感

(2012-12-07 08:33:38)
标签:

四川双流

三天黑暗

玛雅预言

抢购蜡烛

杂谈

分类: 说三道四
    近日,“2012年12月21日(冬至),地球将会有连续3天的黑夜”留言在四川双流流传。一些听信流言的市民在集市上疯狂抢购白蜡烛和火柴,造成白蜡烛脱销。四川成都和隆昌等地也在流传这个谣言,有部分人在抢购蜡烛、火柴。(华西都市报)
    去年“谣盐”还没吃完,今年就开始“蜡逐”了。为何人们总是容易轻信谣言,这个问题可以轻而易举找到答案:政府公信力下降;公众知情权处于弱势;公众对自身利益过分关注;社会转型期日积月累的被剥夺感;社会信息无畅通交流渠道;谣言本身具有多重模糊性。这些因素集合起来共同形成谣言土壤,导致人们听信流言疯狂抢购蜡烛、火柴、食盐等物品。
    具体到这次抢购蜡烛、火柴一事,抢购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体。这是因为,他们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的物资匮乏和此后的物价上涨,痛苦的经历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他们总是担心蜡烛、火柴等商品出现短缺,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这一群体独特的社会经历让他们更容易相信谣言抢购物品,此前抢购食盐、绿豆、大蒜的人群中,他们也是主力军。
    但并非只有中老年群体信谣,村民、白领、学生等群体也都曾流传过五花八门的谣言。比如在河北农村流传庙宇倒塌收童子的说法,导致家家户户买鞭炮和黄桃罐头。比如年轻人更容易相信网上流传的诸如“儿童被割肾”等消息。比如白领因亚健康更容易相信张悟本等神医谎话。换言之,每个人都更轻信与所处群体密切相关的谣言,并在整个社会形成“蝴蝶效应”。
    如果将村民、白领、网民等群体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来看,无论相信谣言还是不信,其思维其实是一致的。群体内在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通过接受信息和拒绝信息两种方式表现出来,二者在逻辑上是同构的。因为我们内心需求,谣言才会产生,它揭示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群体潜在的恐惧。抢购蜡烛和火柴,就是群体对食品短缺、突发灾难、末日谣言等做出的直接感性反应。
    一言以蔽之,中老年人收到“3天黑夜”谣言后,通过抢购蜡烛等行为找到安全感,取得新的群体心理平衡。其他群体则通过揭露谣言和批评中老年群体等方式,形成安全共识,本质上也是对谣言的一种消费。这种消费背后是弥漫于整个社会中的固定思维方式:人与人、民与官、群体与群体之间普遍缺乏信任感、安全感的社会,是一个任何事都可能发生的社会,哪怕看上去万分荒谬。
    要想避免谣言带来的伤害,重树政府公信力、建设信息流通渠道等各层面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但让各个群体彼此信任,重拾安全的社会心理,恢复正常的思维,更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因为社会问题,从群体层面解决比个体层面效果要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