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联系失主领取丢失的钱包,竟然被当成骗子。前日,朝阳派出所的王警官就遇到这种事了,他找到失主联系方式,打通电话,刚说捡到对方钱包,失主来了一句“骗子……”然后就挂了电话。这事让人哭笑不得,主要是因为双方的身份,一方是寻找失主的警察,一方是丢了钱包的失主,本来皆大欢喜的结局,却因为误解而曲折起来。(黔中早报)
警察被误认为是骗子,说起来有些尴尬,但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现实中,有很多骗子假冒警察的名义招摇撞骗,而且失主在电话中也没有办法判断王警官说法的真假。在此情况下,失主挂断电话说明公众对各种骗局的警惕性日益提高,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要是电话这端一说自己是警察,对方就彻底相信的话,那才是悲哀呢。
失主之所以误会警察,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骗子在采取类似的方式进行诈骗。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失主误会的并非王警官的好心好意,而是王警官采取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可信度不高。可是反观现实,包括责任部门的失物招领在内失物返还形式,是不是太简单了,以至于不再符合现实社会的需要?这一点值得责任部门与公众反思。
责任部门与公众在感慨失主误解警察一事时,更应该探寻符合当下社会的失物招领方式:一是对现有的方式进行改革式补充,让公众能够依靠手头信息迅速核实真假;二是采取新的失物招领方式,比如利用微博发布招领信息等……正如王警官所说,市民对陌生信息应该核实,但消除市民对警方误解的最佳办法,莫过于对现有招领方式和体制进行除弊革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