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00元人民币被发现存在“跪拜猫”图案之后,50元人民币也被好事的网友发现存在“秘密”——“唐僧师徒”四人的脸谱图案出现在上面。网友重新“发现”人民币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在微博中纷纷转发评论。可以预见,随后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的纸币也必然会被网友爆出“隐藏的秘密”。(城市新报)
说起人民币,公众之前更多地关注主要图案和标志,而漠视作为背景的线条和花纹。之所以出现“跪拜猫”、“唐僧师徒”图案,依据常识,这和观察角度有关,当线条和花纹按照主观意识随意组合时,在这个角度是“跪拜猫”、“唐僧师徒”,在另外一个角度也许是别的图案。大部分公众并非真的就认为人民币一开始就藏着这些图案,更多是在找乐子。
一直以来,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承载了很多东西,公众的认识主要局限于其财富功能。现在,从“跪拜猫”、“唐僧师徒”图案开始,公众开始重新发现自己手里的人民币。或者说,就像文学中的解构一样,公众藉此重新发现了自己的生活,并重新定义自己与人民币的关系。“唐僧师徒”图案之所以能引起共鸣,主要是这种社会心理在起作用。
公众试图自定义个体生活的心理,在社会转型期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家晒出自己的糗事、拍下有意思的店铺名称、发现人民币上的“跪拜猫”图案等,除了找乐,还是想通过解构严肃生活来寻求认同感。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各种原因,公众这种自定义只能通过向内的方式,也反映出剧变的社会对个体生活空间的挤压,导致公众只能把目光局限于身边。
“跪拜猫”、“唐僧师徒”图案的意义并不大,只是作为笑料来填充公众的生活。但公众用笑料来消解严肃生活带给自己的压力时,不受到来自官方的掣肘与社会的过分解读,甚至说了过头话也不会引火烧身,和以前相比已是莫大进步。正像网友所说,这得多闲才能发现“唐僧师徒”图案啊。闲的时候去发现去思考,忙的时候去努力去创造,这才是公众应有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