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干部无法以“德”服人

(2012-02-19 18:06:08)
标签: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政治道德

四川彭山县

成都商报

杂谈

分类: 说三道四

    四川眉山市彭山县委出台了《科级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规定提拔干部要先征求其父母、邻居甚至小区物管意见。也就是说,只要他们不点头,就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前程。这不,截至2月17日,彭山县已有5名干部通过此项考核,其中一名干部因不爱做家务被扣两分。这名干部的妻子说,知道考察组是来考察丈夫的,但不知道不做家务要扣分。(成都商报)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出台规定,提拔干部先要考核他的“德”。这个规定看上去很美,但不具备现实操作意义。因为“德”无法量化,更有可能造假。政策制定者可以把自己当成普通公众,如果自己的家属或者邻居正在进行提拔考察,在一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里,你会说即将成为领导的人的负面消息吗?可能性太小了。尤其是,彭山县5名干部尽管在家庭美德方面都被扣分,但这并没影响他们最后的考核过关。

    彭山县的考核内容涉及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四部分,其中职业道德28分,刚刚超过总分数的四分之一。官员作为公职人员,最该讲的是职业道德和政治道德。尤其是前者,因为现代社会,公众对官员的要求也集中在职业道德这一部分。至于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只要不违法,就属于个人的私事。责任部门将可以依法依纪考核的职业道德泛化为官员的整体道德水平,结果必然会是纸上兵、画中饼。

    选拔干部以“德”服人,本质还是能不能当官上级说了算——上级考察组除了对个人进行考察,还可以通过家属邻居等人的言行评判个人。也就是说,上级甚至可以侵入个人的私生活,而公众的意见最远只能达到干部公示这一个环节,再之前的选拔干部环节,几乎没有社会公众的位置。可以说,想做官,只需要对上级负责!治理这种官场沉疴,需要进行体制层面的改革,像考察“德”“孝”等方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那么,为何道德虚拟标准容易成为考核官员的标准呢?因为,当下社会官员整体形象不佳,其公信力降低,只有增加官员的道德权威,才可以增加并巩固其从事公职与管理社会服务公众的正当性与权威性。在中央政府呼吁地方政府体制创新之时,采取一种不触及既得利益者又能表现所谓创新的方法,可谓皆大欢喜。不仅仅是“德”,包括选拔官员,最终解释权在哪儿?如果说不清,采用“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方式,很难令人信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