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安全事故 撤并学校政策之殇急需弥补
(2011-12-13 18:19: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说三道四 |
12日17时40分许,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一起校车事故,校车为了避让人力三轮车侧翻,截至13日至少已有15名学生遇难。事故发生前,《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刚刚面世。此次事故距离甘肃庆阳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事故还不到一个月,那次校车严重超载并逆行,最终导致21人死亡。没有比夺走学生生命的校车事故更令人揪心的了,但其势头却似乎不可遏止。(综合)
江苏丰县校车事故、河南濮阳校车事故、甘肃庆阳校车事故……当校车事故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我们甚至无法对这些孩子说声“对不起”,因为他们听不到了。事故发生后,公众和舆论多从校车安全的角度反思,而政府职责部门也从制度层面给予积极回应,比如《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已经开始征集意见。公众职责部门反思并行动起来很重要,但在反思之前,必须弄清楚校车事故频发的直接诱因与背后根源。
通过统计得知,江苏、河南、甘肃等地的校车事故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伤亡惨重的校车事故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基本上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这个共性由于公众沉溺于对生命逝去的悲痛,而被有意无意忽视了。其实,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只要乘坐校车,理论上就有遭遇交通事故的概率。但乘车更多的城市学生似乎很少出事,而农村学生乘车上学放学时一旦出事,就是恶性事故,其背后有哪些我们没看见的隐忧呢?
走的路越长,遭遇交通事故的机会越大。而现实中,农村学生上学放学的路真的越来越长了。笔者小时候同龄人多,在村里就能组班上完小学。现在的孩子同龄人少,一个村子里差不多大的没几个,所以学校都撤并,只能几个村留一个小学或者去镇上、县城求学。于是,为了方便孩子们上下学,各种正规不正规的校车就应运而生了。走的路长,再加上现实中并不规范的校车,农村孩子因为上学遭遇的风险可想而知。
农村空壳化的现实情况,确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撤并学校,以优化本来薄弱的教育资源。但是,撤并学校牵一发而动全身,撤并之后怎么上学、怎么吃饭、怎么上课、废弃的学校怎么办都是问题。在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撤并学校不能大干快上,因为各种保障政策与硬件设施没有跟上。12月初,教育部官员表示不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说的就是撤并学校速度已超越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
因此,农村地区撤并学校已经进入一个困境,但现状已经如此,因此急需政府职责部门尽快出台相关保障政策弥补之前的决策失误。最近,职责部门针对《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以及采取校车大检查等手段来维护校车与学生安全。但这些措施在目前阶段能发挥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硬件设施方面的防护措施,没有能从制度层面弥补之前的各种失误。
校车之祸,直接原因在于校车事故,根本原因起于撤并学校。所以,现有的改善措施必须两条腿走路,尤其重要的是建设一个用更完善与更周全的制度保障学生安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优势教育资源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可以调整课程学习内容,将现有的废弃学校合理利用起来,允许民间教育资源发挥作用……这一切需要政府职责部门大胆地给钱给政策,而非出了事故之后默不作声。
《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可以等,弥补撤并学校之误的政策也可以等,但是,每天上下学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等不起了,公众等不起了。因为每耽误一天,就有成千上万个学生坐在所谓的校车里面临我们所不愿看见的车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