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南岳大庙门票价格由40元/人次调整到50元/人次。湖南省物价局价格成本调研队的一份报告则指出,此次门票调价是因为南岳区为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投入大量资金对古镇和大庙进行整修,管理成本逐年提高。(中国青年报8月24日)
为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南岳大庙门票价格提高。而按照已经申遗成功的丹霞地貌等经验,由于耗费巨资,申遗成功之后门票价格必然还会上涨一大截。这一规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例外的。如果把什么管理、维护、申遗等口号去掉,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门票随着各种借口一涨再涨。
尽管门票价格和申请世界遗产并无直接关系,但是此行为的实质则是将提高现有的管理及维护费用和未来的申请文化遗产的费用一并转嫁给消费者。且不说此种费用转嫁是否合法、合理,但是消费者的利益明显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也就是说,一旦景区开动了申遗的机器,那么消费者必将被挟裹进来并付出金钱代价。
其实景区门票价格一涨再涨的怪圈并不只有消费者陷在里面,还有世界遗产和风景区的利益相关方。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他们就必须寻找更大的噱头,诸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洋噱头的花销实在不菲。而且,就算申请下来了,这些景区门票涨了,就一定能够藉此获取经济利益吗?难!
因为诸如世界遗产的名号,给申请者以及消费者(游客)带来的其实更多地是一种心理上的预期。也就是说,看好世界遗产这个噱头能比维持现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责任部门能挣回来买噱头花的钱并盈利。这本质上是在用世界遗产的名号来赌博,自己先押上各种力所能及甚至力所不及的“赌注”,来赌巨大的客流以及消费的井喷。
而对世界遗产效应的这种预期,恰恰是超出正常预期的,是最不可预期的。因为消费者不是冤大头,他会捏着自己钱包来掂量着去哪个景点玩。一旦涨上去的票价让消费者捉襟见肘,那必然会限制消费者游玩的地方,长此以往甚至会减少客流,影响整个旅游行业。尤其是在目前,我国的旅游行业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和水平,其害尤甚。
一个景区是不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到底对谁重要?消费者看的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个洋噱头而已。如果申遗风潮继续持续下去,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景区按照目前的逻辑涨价,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会因为一涨再涨的票价旅不起游。这不是笑话,而是正在发生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