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游戏上瘾的孩子身心一定受过伤|郑委老师直播答疑第二十六讲

(2022-03-29 12:43:45)
标签:

郑委老师

家庭教育

文化

践行

游戏

分类: 爱与幸福知识类

每周一,爱与幸福平台都会节选上周郑委老师直播课中的精彩部分,分享给大家。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直播课第二十六讲“网络游戏上瘾的孩子,身心一定受过伤 ”。

 

以下,是郑委老师讲课整理稿节选。

 

 网络游戏上瘾的孩子身心一定受过伤|郑委老师直播答疑第二十六讲


正文

 

今晚直播课的题目叫,网络游戏上瘾的孩子,身心一定受过伤。

 

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爱玩游戏是不是网络成瘾呢?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游戏成瘾,往往孩子就被游戏控制了。

 

我想告诉大家:

 

· 爱玩网络游戏的孩子是少数,孩子玩游戏成瘾的也是少数;

· 游戏着迷的孩子是多数,恋上游戏的孩子是多数。

 

我把当代中国孩子对手机、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分成四类:爱玩游戏、游戏成瘾、迷游戏、恋游戏。


同时,我们又按孩子的生命状态,把孩子分成如下四类:

 

第一类,优秀的孩子。

积极阳光,有志向,生命状态特别好。

 

第二类,努力的孩子。

很努力很有目标,或者有目标在努力,但是压力大,高速运转,不知道什么叫放松,甚至情感不通,也叫玻璃心的孩子。

 

第三类,痛苦的孩子。

不去学校,待在家里几年不出门,黑白颠倒,厌世无目标,连吃喝玩乐都觉得没意思。

 

第四类,空心或空虚的孩子。

不努力,每天都无所谓,特别自我而随性,无志向。

 

如果分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类型,面对孩子玩游戏影响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你就会束手无策。

 

我想告诉大家:

 

第一类孩子,游戏是在放松,很正常。

 

第二类孩子,游戏,因为孩子学习有压力、很累,特别渴望通过游戏排解焦虑情绪,让自己的内心舒服起来。

 

第四类孩子,游戏,因为知道不努力比努力舒服得多,所以选择不努力,不想让自己再次陷入困难、痛苦、不安的状态。人生因此没有方向、没有意义,不知道该干什么,就玩游戏打发时间。


只有第三类孩子才会游戏成。这种成瘾,保护着孩子还能苟延残喘,等待有人来帮助他。


如果没有游戏和网络,孩子的痛苦无法排解,有可能会自残自杀、抑郁狂躁,问题就严重了。

 

但是很多父母认为,是游戏造成孩子厌世无目标,从而剥夺孩子的游戏和手机,孩子在家砸东西,拿着刀逼父母,要跳楼,是因为你剥夺了他减轻痛苦的方式。

 

你的孩子是哪一类?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类,特别好,让他继续保持。

如果是第二类孩子,家长要提早干预。

第三类孩子,内心是有伤痛的,父母需要在专业人员帮助下,经历4个阶段:

· 一、系统学习;

· 二、解决焦虑;

· 三、直面真相,让自己有力量;

· 四、推动孩子,去面对他自己的人生。

虽然艰难,但也很容易有好的效果,因为痛苦更有改变的动力。

第四类孩子,解决的动力不大,更重要的是改变过程当中,孩子会跟家长产生很多矛盾,所以往往不容易解决。

 

今天直播的题目“网络游戏上瘾的孩子,身心一定受过伤”,我想起曾经写的这篇《全力以赴》的长短句。

 

在这里,再读一遍,让父母看到孩子出问题源于父母错误的价值观,希望孩子成功,不关注孩子的幸福,甚至错误地认为成功了才会幸福。

 

为什么?为什么!

爸爸妈妈爱成功

会超过爱幸福

他们甚至把成功当成了

幸福

我,深爱着我的父母

他们想要的

我会全力以赴

 

这是第二类成功了的孩子,也是当代孩子痛苦和出现问题的原因。

 

不知幸运还是不幸

全力以赴

成功了却感受不到幸福

压力是我的影子

焦虑是我的知己

抱着成功

还可以聊以慰藉

戴着面具

迎接着无数的赞誉

我是谁?

我究竟要去哪里?

我全力以赴的

究竟是不是我的目的地?

 

这是在努力追求成功道路上狂奔的孩子,也是现在学校里面非常多努力学习的孩子的样子。

 

你觉得他们痛苦不痛苦?

 

人生最痛苦的就是,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压力和焦虑无人诉说。

 

绝大多数家长都把孩子往第二类“赶”,孩子突然一天,努力不了了、摔倒了、爬不起来了,不想起来了……就成为了第三或第四类孩子。

 

下面,是第三类孩子的内心世界。

 

伤痕累累依然奋勇前进

目标就像天边最亮的星星

看得见

却遥不可及

那可是爸爸妈妈的期待啊

迷茫

煎熬

痛苦

绝望

倒下去

却依然

放不下全力以赴

 

孩子倒了还想好,才会封闭自己天天玩游戏就是在呐喊。

 

黑暗

堕入无尽的黑暗

无声的呐喊

希望有人听见

爸爸妈妈呀

妈妈呀,迷茫的痛谁来

抚慰

老天呀,未来的路究竟

在哪儿

爸爸妈妈

你们没有我会不会更好

这个世界

如果我没有来过

该有多好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三类,我希望你把这段念念,可能你的焦虑就放下了。

 

这类的孩子,手机和网络在帮他续命因为不玩手机,不玩游戏,他就要面对未来的恐惧,他就要爬起来去战斗,但他已经没有战斗力了。

 

当然了,还有第四类孩子,跑不动,不跑了。

 

一直都在努力

方向,怎么在追逐中

消失了

目标,怎么在奋斗中

不见了

无所谓了

躺平了

就这样了

“我真的没用,错误太多”

“我真的不行,困难太强”

空虚吧,还能怎么样

无聊吧,也只能这样

物质的刺激

身体的快感

让我还有些存在的意义

道德被深藏在心底

责任不知去了哪里

 

第四类的孩子,无数次被困难打倒,已经不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了。

 

因为不想让自己痛苦地倒下,所以自我保护,看似没有道德,没有责任,但如果不追求物质的刺激,不追求身体的快感,又怎么证明自己是个活人呢?

 

如果你觉得孩子四类都不是的,其实就是第二类,孩子只是没有成功而已,但一直在努力着想成功。

第二类孩子是,努力已成功和在努力成功路上的人。

 

最后一段,是很多孩子无数次问自己的话:

 

为什么?为什么!

无论我如何全力以赴

最终的结果

都不是你们说的幸福

爸爸妈妈

究竟什么是幸福?

你们知道吗?

爸爸妈妈

究竟如何才能幸福?

你们告诉我的

是正确的吗?

 

孩子从小听了父母的话,也照着父母说的话做了,最后成为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的孩子,痛苦而不幸福,就不再相信父母了。

 

爸爸妈妈

此刻

我是想和你们说

我未来也会成为父母,

我也会有我的孩子

要不断循环下去吗?

 

最后一句,是灵魂拷问,我们真的要这样循环下去吗?

 

现在十几岁的孩子,经历的痛苦和创伤,比我们一生经历的都多。

 

我们小时候物质是缺少的,但精神上是有童年、有自由的;现在的孩子物质丰富了,但精神上却是痛苦的。

 

精神上的苦才是真的苦,尤其是孩童时期,因为成人精神上痛苦,还可以通过吃喝玩乐去排解,孩子精神痛苦,表现出各种问题时,父母内在世界的痛苦也会被激发出来,这让孩子觉得是自己的存在带给父母痛苦,而怪自己、恨自己。


第二类的孩子,特别努力,表现得阳光,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压力和焦虑,父母可能误认为他是第一类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在家里容易情绪化,遇到困难特别容易封闭和焦虑,或者每天都在笑,从来不哭,请你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感受孩子。

 

记得网上有一位南京的老师,女儿学习优异,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去荷兰留学也是自己做的决定,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却突然一天自杀了。

 

妈妈把孩子的骨灰从国外接回来,写了一篇文章叫《孩子,妈妈把你背回家》。

 

中国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缺少对孩子精神世界的了解。

 

还有很多孩子属于第三类,但父母会认为是第四类,因为父母只评判孩子的外在表现,并不感受孩子的内在感受。

 

第三类孩子内心极度痛苦,第四类孩子没有那么痛苦,这两类孩子往往是第二类孩子不再努力后转化而来的。

 

所以,第二类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干预,尤其女孩,在情感上往往会遇到问题。

 

现在很多努力而学习好的女孩,不找男朋友不结婚,原因是她害怕在恋爱中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所以恋爱谈了一两个月就谈不下去,有的就干脆不谈了,有的直接撸猫撸狗撸一生,不结婚、不生孩子。

 

还有很多努力的孩子,长大特别成功,突然一天不再努力了,天天吃喝玩乐,然后毫无意义地活着。

 

所以,我特别想告诉父母们: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出第一类孩子。


可惜、可悲、可怜,很多教育者把培养出第二类的孩子定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今天,我专门写下这段话,想送给父母们:

 

游戏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很多孩子不是在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弄

被游戏玩弄的孩子,往往是被生活和学习“玩弄”了

游戏本不是问题

本质上是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生命状态出现了问题

 

都是玩游戏,但玩的状态不一样,玩的原因不一样,玩的动机不一样,当然应对的方式和方法也不一样。

 

第三类孩子,需要有温暖的人去抚慰他的心灵,给予他接纳和勇气

 

有很多人会去看心理医生,给孩子吃点药,减轻痛苦的感受,这种方法只能让孩子稍微舒服地活着,但是孩子的生命力也会越来越低,没了生命质量。

 

而我们是用文化的力量和智慧,给予孩子接纳和勇气,爱与幸福有很多成功案例,找到他们,听听他们的故事,能给到你信心和帮助。

 

第四类的孩子,需要有威信的人用正能量给予孩子规矩和力量。


这个时候,亲子关系就会发生冲突,因为让一个自由自我的孩子去直面人生,他一定会和你斗争的。很多家庭不愿意面对这种冲突,这是问题的关键。

 

注意:规矩不是规则,威信也不是害怕。

 

第二类的孩子,一般不会听信其他人,除非他信服了某个人,所以需要人生导师打动他、带动他去寻找生命意义。


第一类的孩子,需要平台和伙伴。


社会是个大染缸,孩子说不定什么事就被影响了,所以父母需要给孩子营造正能量的环境,帮助孩子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让他保持这种状态。

 

今天,我把方向给了大家,其实就叫方案。

 

我干了这么多年,每一个孩子都是通过这种方案走出来的,但是很多父母就想要具体方法。

 

所以,最后这段话很重要,送给父母们:

 

父母性子急,孩子出问题

教育是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一切急功近利的教育

都不会让受教育者拥有幸福而美满的人生

孩子此时真实的生命状态呈现

是过去教育方式分分秒秒的积累和沉淀

想让孩子重新呈现出美好的生命状态

请不要急,要慢下来

病来看似如山倒  曾经早就埋祸根

病去真的如抽丝  点滴成长信念坚

沉迷游戏不可怕  错爱才是祸首端

父母成长会四动  孩子重新展笑颜

 

记住:父母性子急,孩子出问题。

 

此时,你所看到的孩子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是他的生命状态的呈现,是过去你对他教育方式分分秒秒的积累和沉淀。

 

想让孩子重新呈现出美好的生命状态,请让心慢下来,看见自己的错爱,重新把孩子爱一遍, 在这条路上走起来,就好了!

 

 

重磅消息!!!

 

说说孩子与游戏

的那些事

 

郑委老师家庭教育直播答疑(第二十七讲)


关于孩子与游戏

总署家长们的热搜话题

孩子迷茫

家长着急

怎么办?

 

2022年3月28日(周一)19:30

 

 

网络游戏上瘾的孩子身心一定受过伤|郑委老师直播答疑第二十六讲

 


近期课程和活动推荐



课程公告 | 爱相遇•困境家庭网络研修 (第二期)

 


课程公告 | 爱与幸福•网络基础班【第六期】第5讲

 

 


- 排版 -

公众平台编辑组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 投稿 -

如果您有美好感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投稿:1801138724@qq.com;或者微信投稿:微信号13709680464


- 联系方式 -


对外合作中心 张老师17316265897(微信同号)

咨询答疑中心 热心电话010-5989-7129(咨询)

 





 

网络游戏上瘾的孩子身心一定受过伤|郑委老师直播答疑第二十六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