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郑委老师家庭教育文化践行责任 |
分类: 理解孩子内心类 |
视频中,郑委老师提到了一个词“包办”。
什么叫包办?
简单讲,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都替孩子做了。
关键在于,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您分得清吗?
千万别一说做事,就想让孩子做家务。
我们可以明确告诉您,做家务不一定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可能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孩子不愿意做,你要求他做,他心里会不会对你有不满和抱怨,那你们的亲子关系怎么能好?所以:
·
·
如何判断父母的行为是不是包办?
记住这两个词,你为孩子做的所有事情:
·
·
在当代的很多家庭中,我们发现父母内心存在下面两句话:
第一句话,“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都我来做。”
第二句话,“我都是为你好,按我说的做就行了。”
第一句话是包办生活,第二句话是包办思想。
很多孩子的痛苦不是被包办生活带来的,而是被家长包办思想产生的。
包办思想比包办生活更可怕。
什么叫包办思想?
爱与幸福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叫买蛋糕的故事。
买蛋糕的故事
放假了,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出去玩。
快到吃饭点了,孩子指着面包店橱窗里的蛋糕说:“妈妈我饿了,我想吃蛋糕。”
妈妈蹲下来问孩子:“宝贝你想吃什么蛋糕?”
孩子看了看,说:“妈妈,我想吃巧克力蛋糕。”
妈妈一听,“真的吗?”
孩子说:“真的。”
妈妈又问:“你上次吃过巧克力味的了,今天要不要尝尝草莓味的?”
孩子答:“妈妈,我就想吃巧克力味的。”
妈妈:“你想好了没有?”
孩子:“妈妈,我想好了。”
妈妈:“要不你再想想。巧克力的太甜了,容易蛀牙。蛀牙了,要看牙医很疼的。”
家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着孩子。
孩子因为小,拗不过父母,最后说了一句:“好吧,妈妈,我就吃草莓味的。”
这时候,妈妈一拍大腿:“好,这可是你自己选的。”
这就是包办思想,父母自己有了立场,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想法。这是对人最大的不尊重。
随着孩子长大,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就5种:
第一种是沉默。
我不说话,因为说也没用。
第二种是叛逆。
凭什么要听你的,我跟你反着来,你一次次骗我,我不会再听你的了。
第三种是随便。
我也不能选,我也不能不选,因为这个世界的人都不可信。
第四种是妈宝。
这种孩子表现的比同龄孩子心智小,遇事就找妈,不会想问题,更不会做决定。
第五种是无能。
什么事都做,但都做不好,因为缺少完整的人生体验。
为什么包办会没有责任?
念念下面这几句话,也许你会有答案:
·
·
·
父母想让孩子有责任,首先要去掉内心包办生活和包办思想的两句话。
近期课程和活动推荐
活动公告 |
爱天使·研讨会第十八期(河南郑州)
公众平台编辑组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 投稿 -
如果您有美好感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投稿:3223213@qq.com;或者微信投稿:微信号13758270546
- 联系方式 -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拨打010-5989-7129(咨询)

加载中…